第一卷 第45章 离京

二月底的京城,春寒犹重。北风掠过檐角,仍带着未散的寒意。

阮如玉正坐在窗下逗弄“墨染”——

这小猫如今已长成圆润模样,油光水滑的黑色皮毛在日光下泛着锦缎般的光泽,再不见从前瘦骨伶仃的模样。

珠帘轻响,挽秋踏着轻快的步子进来,鬓发间还沾着刚从院外带回的晶莹雪沫。

“娘子,殊嫣公主方才派人送信来了。”

挽秋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压低声音道,

“公主派人传话,她三日后就要启程回国了。”

阮如玉含笑接过,展开信笺,只见字迹洒脱飞扬,仿佛能看见写信人明媚的笑靥:

“如玉——

这京城的春天来得太慢,不如我们北戎的草原,此时应该已经绿意盎然了。

告诉你个消息,我终于可以回家啦!不要想我,我们常通音讯便是。

对了,你们皇上特意让孟淮止护送我回去,这下你可要有一段时日见不到他了。

不过你放心,我会让他平平安安回来的。”

字里行间满是北戎公主特有的爽朗,阮如玉不禁莞尔。

恰在此时,外间传来小丫鬟清脆的通报声

:“少夫人,宫里传来消息,二老爷奉旨护送北戎公主归国,明日便启程。”

“明日…”

她轻声重复,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东院的方向。那里是孟淮止的小书房,此刻想必已经在收拾行装了。

墨染似是感知到她的心绪,轻轻用脑袋顶了顶她的手心,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午后日光斜照进东院书房,孟淮止负手立在窗前。竹生侍立在侧,见他望着西院听花阁的方向出神,忍不住提醒:

“主子,此行快马加鞭,半月便可返回。”

孟淮止沉吟片刻,转身执起一支令箭,声音沉稳道:

“竹生,这次北戎之行,你不必随行。”

竹生正要为他整理出行文书,闻言动作一顿,面露委屈:

“主子?您不要我了吗?”

“磬灭随我北上便可。”孟淮止将令箭轻轻放在案上,

“你留在府中有更重要的事。既要处理日常庶务,也要留意各方动向,随时传信。”

晨风吹动帘栊,他的声音顿了顿:

“特别是沈砚之那边,务必确保他安安分分,别再胡乱寄什么信来。”

“属下明白。”竹生垂首应道,却仍忍不住嘟囔:

“只是此行路途遥远,主子只带磬灭一人...”

“无妨。”

孟淮止抬手止住他的话,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

“只有你留在府中,我方能安心。”

这话让竹生瞬间直起身子,脸上重焕光彩。他恭敬行礼:

“是,主子!属下必定守好府中!”

孟淮止微微颔首,目光不自觉地又投向听花阁方向,静立片刻,他终是举步往西院走去。

孟淮止穿过月洞门时,正遇见几个丫鬟端着茶点往听花阁去。见他来了,丫鬟们连忙退到一旁行礼:

“二老爷。”

听花阁内,阮如玉正俯身喂墨染吃鱼脍。

黑猫吃得正香,浑身的毛都蓬松起来。听见脚步声,她抬起头,逆光中只见一道挺拔的身影立在门前。

“小叔叔?”她有些意外,忙起身相迎。

孟淮止迈入门内,目光在屋内轻轻一扫。窗边的绣架上半幅红梅还未完成,案上摊着几卷书,墨染的食碗搁在角落——处处都是她生活的痕迹。

“明日便要启程了。”他声音比在书房时温和许多,

“特来与你说一声。”

阮如玉颔首示意挽秋奉茶,亲自将青瓷盏递到他面前:

“北戎路远,小叔叔一路珍重。”

孟淮止接过茶盏,指尖在温热的瓷壁上轻轻摩挲:

“此去约需半月。府中诸事已交代竹生,若有急事,可去寻他。”

墨染恰在此时蹭到孟淮止脚边,孟淮止低头看了眼黑猫,终是弯腰将它抱起。墨染出人意料地温顺,在他臂弯里寻了个舒服的姿势。

“照顾好它。”

他将猫儿递还给阮如玉,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腕,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顿。

“半月便回。”

他收回手,转身欲走。

“小叔叔,稍候。”

阮如玉忽然唤住他。

她转身步入内室,片刻后捧着个锦盒出来。盒盖开启,一方青玉印章静卧在素锦上,玉质温润如水,雕着的竹纹疏朗有致。

“前些日子在瑞玉阁见此印,觉其清雅气质与小叔叔甚是相契,便想着要赠予您。”

她将锦盒递上前,

“只是迟迟未寻到合适的时机。”

他接过锦盒,指尖抚过印章冰凉的玉身,那竹纹在日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多谢。”

“愿小叔叔一路平安。”

她微微欠身,衣袂飘拂间暗香浮动,像极了窗外那株悄然绽放的白梅。

孟淮止收起锦盒转身离去,却在迈出门槛时回头望了一眼。阮如玉正抱着墨染立在光影交界处,唇边那抹浅笑如投石入潭,在他心底漾开一丝涟漪。

孟淮止离京不过五六日,京中忽然起了阵蹊跷的流言。

起初只是茶肆酒坊间的窃窃私语,待众人留神时,那些流言早已如藤蔓般悄然爬满了孟府的每个角落。

“啧啧,之前二爷不是还亲自教少夫人下棋来着?”

“听说靠得可近了,后来少夫人还不小心落水,还是二老爷给救上来的……”

这些话语在茶余饭后、廊下院角交织传递,越传越是绘声绘色,细节也愈发荒唐起来。渐渐便有那等心思龌龊的,添油加醋,编造出更不堪的细节。

“我有个姐妹前些时日当值,远远瞧见二爷扶着少夫人下马车,那眼神,黏糊得紧呐!”

“岂止是眼神?有人可是瞧见了,听说二老爷心疼少夫人受惊,还……亲了少夫人的额头安抚呢!少夫人当时就软在二老爷怀里了……”

这一日,阮如玉正端坐于梳妆台前,对着菱花铜镜,执起螺子黛细细描画眉梢。

挽秋侍立一旁,声音带着不安:

“娘子,外头的传言……越发不堪了。”

她迟疑片刻,终究还是说出了那个最荒唐的“亲额”之说。

阮如玉听着,手上的动作未有丝毫停顿,依旧平稳地勾勒出弯弯的柳叶形状。

直到挽秋说完,屏息等待她的反应时,她才缓缓放下眉黛,对着镜中那个眉目如画、却眼底冰凉的自己,唇角极慢、极清晰地勾起了一抹冷冽的笑意。

“倒是编得一手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