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所谓慈父,虚伪市侩
饶是早就对秦国公失望透顶,这会儿赵氏也被气笑了。
近段时日,清嘉究竟多了多少错事,秦国公身为父亲、身为一家之主,难道不清楚吗?偏生他那双眼睛只能看得见权柄虚名,枉顾天理公义。
不说别的,单看乞儿街惨死在倾轧下的几条人命,便好似无形无状又重逾千斤的巨石,压得赵氏喘不过气来。
每当午夜梦回之际,她眼前都会浮现出鲜血淋漓的惨状,让她受尽折磨。
但清嘉却恍若无事,浑不在意旁人的性命。
秦国公更是如此。
这般冷血自私到了极点的性子,怎么可能看破红尘,超然世外?
“老爷,你放心便是,清嘉绝不可能出家为尼,我送她去水月庵,是为了她好。”赵氏正色道。
“我看你是被人蒙蔽了!”
说话时,秦国公眼神落在司菀身上,认定了是司菀挑拨离间,害得赵氏和清嘉母女反目。
真是个贱皮贱骨、无德无行的祸害!
“对,清嘉是犯了错,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她已经知道错了,日后自会改正。将一个年轻姑娘送到荒无人烟的水月庵,你这个当娘亲的怎能如此冷血?”
秦国公怒气冲冲。
眼见着大房夫妻争吵不休,二夫人与晚些赶来的二老爷司长辉对视一眼,只觉得无比尴尬。
他们就不该待在这里。
却不能开口告辞,只能硬着头皮坐在八仙椅上。
老夫人端起茶盏,吹散上面氤氲的水汽,定定看向秦国公,道:“白日入宫赴宴时,你对清嘉大失所望,口口声声说都是芳娘教出来的好女儿,自己全无半点责任。
既如此,芳娘想怎么教导清嘉,你也不必插手。”
这么多年来,秦国公一直想维系孝子的名头,也悉心侍奉老夫人,但他乃庶子袭爵,和老夫人之间隔了一层肚皮,算不得亲近。
因此,平日里即使意见相悖,他也不会反驳。
免得真撕破了脸,裂痕便再难修补了。
可今日不同,就算清嘉名声坏了,到底也生了一副精致无暇的好样貌,娇艳欲滴,似晨间初绽的玫瑰,即便嫁不了皇子,也能择一门好亲事,换取数之不尽的利益。
秦国公承认自己卑鄙,但他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顶尖的?
要不是清嘉太过冲动,犯了错,他甚至还生出过把长女送进宫的念头。
德妃虽是赵氏的胞妹,感情深厚,终究不姓司。
但若是清嘉入了宫,凭她的姿容才学,身份气度,博取圣上的恩宠也并非难事,枕边风吹多了,指不定圣上便会重用自己,清嘉也能依仗君恩,得到个好前程。
若是雨露充沛,或许还能怀上龙子凤孙。
在秦国公看来,这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不过他也明白,身为一品国公,将府里最出众的嫡长女送进宫邀宠,委实算不得体面。
老夫人和赵氏也不会答应。
是以,这个想法一直被秦国公深深藏在心底,未曾表露出分毫。
“母亲,儿子不愿违拗您的吩咐,可此事关乎清嘉这孩子的未来,实在不容轻忽。”
秦国公端正神色,摆出一副慈父的模样,老夫人看着,都觉得可笑至极。
她很了解这个儿子。
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利欲熏心,才疏学浅。
若不是当年情势危急,老国公膝下只有两个庶子,司长辉又太过跳脱,稳不住脾性,她根本不会选择司长钧。
事已至此,老夫人也懒得再回忆曾经那摊子糟心事,她只想让公府平平稳稳,不起风波。
“水月庵是个好去处,山明水秀,适宜养伤,也能让清嘉散散心。”
老夫人语调虽慢,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味道。
被嫡母当众落了颜面,秦国公面皮涨成了猪肝色,浑身都在不住颤抖。
二老爷司长辉生怕他和老夫人起争执,赶忙打圆场,道:“大哥,清嘉虽然受了伤,但伤势也不算太重,估摸着小住一段时日,便能大好了。”
二老爷在暗示秦国公,就算将人送到水月庵,什么时候接回来,还不是他这个一家之主说了算?
老夫人瞥了二老爷一眼,不语。
秦国公也冷静下来,觉得二老爷言之有理。
他深吸一口气,冲着老夫人拱手行礼,“母亲,方才是儿子想岔了,明净师太深谙佛法,清嘉向她讨教一番,既能平心静气,又能远离尘嚣,确实是明智之举。”
司菀挑眉。
她没料想事情竟会往这样的方向发展。
司清嘉母女对她生出了杀心,原本应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是,但柳寻烟命大,躲过了这一遭,司清嘉更是在除夕这夜,被长辈们定下,送到水月庵。
明净师太曾救过序哥儿,又生了一双慧眼,能勘破世间一切迷障。
在她面前,任何手段,任何筹谋,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罢了,贸然出手,只会丢人现眼。
司菀暗暗叹了口气,她对明净师太十分敬佩,不敢也不愿在水月庵造次。
她扫了秦国公一眼,此时此刻,竟和他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希望司清嘉别在庵堂呆得太久。
否则,会贻误她的大事。
“宿主,你别着急,司清嘉的气运值刚跌了五点,只要再夺回三点,当年凭借先天之气掠取五条金羽,根基便会动摇,她再也维持不出那副皮囊。”
听到这番话,司菀罕见地露出娇甜的笑意。
她很想看看,司清嘉脱胎于柳寻烟,在失去气运遮掩后,一天天恢复原本的模样,该如何张皇失措,恐惧难安。
她会不会辗转难眠,日日抱着铜镜,死死盯着自己的五官,越看越陷入疯狂。
并非柳寻烟生得不美。
而是妾室的身份,在那对母女眼里,就意味着卑贱低劣。
赵氏出身太师府,是她们心目中高贵的典范。
不然,当年柳寻烟也不会煞费苦心,将两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调换了,为的就是让司清嘉直上青云,顺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