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尽管父皇既不责打他

尽管父皇既不责打他,也很少训斥他。

但他依然对父皇心存敬畏。

或许是因为,父皇面容威严,鲜少展露笑容吧。

在他的记忆中,从小到大,父皇几乎从未对他笑过。

他曾向母后询问过此事。

母后只是边饮酒边平静地说:皇家无父子之情。

那时他还年幼,并不太能理解。

其实,直到现在,他依然不太明白。

像郭攸之和郭保坤那样的父子关系,在皇家难道就不可能存在吗?

那为何,父皇对二皇兄却如此纵容呢?二皇兄可以不上礼仪课。

而他则必须早早到场。

否则,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就会受到惩罚。

好在,虽然他对礼仪课谈不上喜欢,但也不至于讨厌。

郭少傅授课时态度温和。

即便是郭保坤上课打瞌睡。

他也只是轻轻用戒尺敲打木桌以示提醒,而不会责罚他。

这与那位总是板着脸的少师截然不同。

太子其实非常不喜欢那位少师。

因此,当郭保坤提及苏先生时,他才会向父皇提出更换少师的建议。

因为他自己上课有时也会走神、犯困。

少师虽然不敢处罚他,但却会找借口责罚郭保坤。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不听话时。

父皇就会下令处罚或处死他身边的宫女太监。

他十分厌恶这种做法。

时而于梦魇之中,他们会悄然浮现。

内心自问,何以当时未遵教导?何以铸成他们之不幸?一丝恐惧爬上心头,生怕某日郭保坤亦因己之过而遭殃。

届时,再无人能向他细述宫外那些引人入胜的逸事了。

诸如郭保坤与笵府小少爷那次争斗的趣闻,郭保坤甚至把那孩子惹哭了。

太子嘴角忽地勾起一抹笑意。

假使将来苏先生入宫执教,

不知能否认出这位曾经教训过他学生的少年。

思绪纷飞间,太子缓步迈向皇后寝宫。

还需去向母后问安。

太子不禁轻叹一口气。

不知母后此刻是醉是醒,又饮下了多少杯中之物。

另一边,御书房内,庆皇刚打发走太子,

便再次取出春闱榜单细细审视。

礼部早已向庆皇预报了春闱结果,

但今日正式张榜,故依例誊录了一份。

他随意浏览了榜上其余考生,

最终目光聚焦于榜首“苏渝”二字。

此人,他早已耳闻。

忆起笵咸曾为苏先生所作之诗:

“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庆皇对此诗记忆犹新。

又念及太子刚提及欲请苏渝入宫为师,

庆皇嘴角上扬,暗自思量:难道吾儿皆欲拜其为师?不过,这也算趣事一件。

同一位师长,同授一课,

方能更清晰地分辨出优劣。

如此,太子或许能增添几分紧迫感。

他如今,着实太过散漫。

年已八岁,整日沉迷于画作。

论读书,不及二弟勤勉;

论作诗,更是远不及笵咸。

至于让苏渝担任太子少师之事,

庆皇权衡再三,尚未决断。

但对苏渝此人,他已生好奇之心。

昔日浏览儋州来信,

苏渝之名仅是匆匆一瞥,更多关注,尽在笵咸身上。

苏渝,不过是个稍有文采、擅长教学的年轻夫子罢了。

然而今观之,这位书生,似乎并不简单。

庆皇目光平和,凝视着榜单。

细细琢磨,苏渝初入儋州时,已是举人身份,时年不过十六。

今岁十八,便高中进士榜首,会元之尊。

如此年少有为,才华横溢之辈,实属罕见。

即便是当年的林若甫,亦不及他。

再有笵建那小女儿,民间誉为神女,想来也是苏渝之功。

无论是医术传授,

还是那些分辨病症的独到之法,绝非笵建所能构想。

更不可能是那五岁稚童所想,十有八九出自苏渝之手。

苏渝自己,在京都也有了神医之名。

片刻沉默后,庆皇忽地展颜一笑。

只是,尚未见苏渝出手救人,那些要求,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尚不明确其是浪得虚名,还是确有真才实学。

然而,无论其为真神医还是假神医,

苏渝此人,确系才华横溢,智谋过人。

庆皇历来自信满满,亦颇为自负。

他自以为能傲视群雄,睥睨天下。

故而,对于那些能助他一臂之力,共治天下的才俊或贤臣,

他大多抱有欣赏之情,且心怀惜才之意。

聪慧些,并无不妥。

其实,强大一些,也并无妨碍。

诸如宫典、燕小乙之辈,

他皆愿委以重任。

因为他们再如何强大,也终究敌不过他。

对武人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是一介书生。

此刻,庆皇对这位名叫苏渝的年轻人,颇为赏识。

侍立于旁的侯公公,见庆皇望着名录,嘴角微扬,他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深知这位陛下是个爱才之人。

想必已有意让苏渝出任太子少师一职。

侯公公心中暗忖。

在这庆国之中,若要论谁最懂陛下心意,

想必除了鉴察院院长及几位老臣之外,他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庆皇轻啜一口茶水,目光忽地转向身旁侍立的老太监。

“老东西,你笑什么?”

侯公公瞥了庆皇一眼,低头恭敬地笑道:“老奴见陛下心情愉悦。”

“陛下高兴,老奴便不由自主地跟着高兴,故而发笑。”

虽心知陛下是因发现了一位栋梁之才而喜悦,但心知肚明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有些时候,陛下的心思,需得揣摩透彻,却又不可直言不讳。

侯公公深知,陛下喜爱聪明人。

但实则过于聪明,陛下却未必能接受。

庆皇斜睨老太监一眼,笑骂道:

“你个老东西,就会拍马屁。”

侯公公小心翼翼地陪着笑:“陛下所言极是。”

庆皇也不再理会他,转而继续批阅奏章。

苏宅之内。

春闱之后,苏渝之名,已然成为京都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一时风头正劲。

而他近日却鲜少外出咸逛。

并非为了躲避风头。

毕竟,关于他的种种议论,非但不是坏事,反倒是好事一桩。

之所以多留在家中,

是因为他步入肉身九重之境后,加之修炼元辰精神术,体内金丹加速消融,修为突飞猛进。

苏渝能够感知到,就在这几日之内,他即将再进一步!

终于,就在这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