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二个机会

烤屋是周丽娜自己的想法,她还不知道要怎么做,就去问杜伯钧,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杜伯钧想一想,说道:“你弄的这个烤屋,是要烧煤的那种吧。”

“你见过吗?”

“没有。”杜伯钧如实说道,“不过可以研究一下。”

杜伯钧就去同事中间打听,得知乡下有一种烤屋,是烧柴火的,原理就是利用高温烟,通过管道,以此获得热量,这样把小房间的温度升起来,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这样衣服上也会沾上泥土和烟熏的气味。

杜伯钧又打听到了北方人用的水暖,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法子,就是在院子里修一个专门用来烘衣服的小房子,安装烧水的锅炉,再在小房子里,铺设密集的水管,当被锅炉加热的水,通过管道的时候,散发的热量,就能把衣服烘干了,而且水暖比烟更方便控制温度。

周丽娜也觉得这个法子好,她想一想,说道:“既然我们都要买一套锅炉,那干脆把家里也弄一间水暖房间,这样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在温暖的房间里玩耍了。”

杜伯钧是个行动派,他们这里冬天没有暖气,所以锅炉和管道这些都难找,他托人从北方的城市弄了一套锅炉和管道过来。

设备一时间到不了,杜伯钧找来了泥瓦工,先在院子里,修了一个烘衣服的房间。因为这个房间是专门用来烘衣服的,所以净高只有两米,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用来采光。

为了保温的效果,墙修的是两层,中间还塞了一层碎稻壳,用来保温。

除此之外,还预留了两个换气的小孔。

这些周丽娜不懂,都是杜伯钧操心弄的。

过了十天,设备到了,但是没有安装师傅,和设备一起寄过来的,只有一个说明书。

杜伯钧自己把卖家手写的安装说明书给研究了几遍,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开始安装起管道来。

因为这个小房间是要用来挂婚纱的,所以顶部安装了一排排的钢筋,这个小房间,大概可以同时烘烤二十件婚纱,当然等它投入使用了,也不只可以用来烘烤婚纱,家里人冬天的衣物,都可以放进去烘烤。

杜伯钧自己给小房间拉了个电灯,几个晚上,就把小房间里的水管布置好了,小房间外面放锅炉的地方,还专门搭了个小棚子,给锅炉遮风避雨。

杜伯钧安装的时候,周丽娜和孩子们就在旁边帮他拿着电筒照亮,小屋子里的电灯不够亮。

到时间了,周丽娜就把孩子们打发回去睡觉,她在小屋子里陪着杜伯钧。

杜伯钧的动手能力很强,前后花了几个晚上,把烘干房里的水暖管铺好了。

烘干房的水暖管安装好之后,就先烧锅炉测试了一遍,确定安装对了,才把主卧和孩子们睡的小房间,都铺上了水暖管。

客厅弄不了,因为客厅的保暖效果太差。

三个地方是三条独立的水回路,可以独立控制。

到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就可以生活在温暖的房间里。

周丽萍给周丽娜推荐的她嫂子,也已经开始工作了。

周丽萍的婆家嫂子姓邓。面试的时候,周丽娜就带了一件花纹有些繁复的婚纱过去,把清洗的办法给邓嫂说了,让邓嫂清洗。

清洗婚纱要无比地细心,脏污不能用刷子暴力刷,不能捶打,不能大力搓揉。要用中密度海绵,打上肥皂,搓出绵密的泡沫,仔细地搓擦脏污的地方,可以轻柔的按压清洗。

周丽娜把清洗的方法都一一讲给邓嫂听,让邓嫂操作。

周丽萍这个婆家的嫂子果然挺细致,按照周丽娜说的办法,把婚纱洗干净了。

这个过程也是两方互相选择的过程,邓嫂洗完之后要要衡量,这个工作她能不能做。

正常洗一件婚纱大概就是三四十分钟,脏得比较厉害的,就是五块钱一件,那就需要两三个小时去清洗。

邓嫂洗完之后,心里也有了底,把这个活接下来了,这个活完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来做,增加家庭收入。

因为冬天婚纱不好干,而且烘干房在周丽娜家里,所以邓嫂就要来周丽娜家里清洗,洗完之后,就直接在这边晾干了。

这也有点麻烦,周丽娜跟邓嫂约好,让她两三天过来一次,一次就洗个大半天,不用天天过来,这样也能节省一些路上花费的时间。

在周丽娜家里清洗也有一个好处,周丽娜也能方便检查邓嫂干的活,婚纱洗得干不干净。

烘干房第一次用上了,洗好的婚纱挂在了烘干房里,锅炉也工作起来,就等着检验效果了。

这一天,周丽娜隔几个小时就去烘干房看一眼。

外面的气温已经降到十度左右了,烘干房里挂着的温度计上显示,烘干房里的温度是三十二度,一进来,里面就一大股热浪扑过来,烘干的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好,不过大半天的时间,婚纱就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因为还没有特别冷,所以房间里的水暖还没有使用,杜怀义和杜信义特别期待房间里的水暖投入使用,不住地问周丽娜,房间里的水暖什么时候才能用上。

周丽娜就给了孩子们一个信号,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就把房间里的水暖打开。

孩子们就天天盼着下雪。

有了烘干房,清洗婚纱和修补婚纱的都找到了,周丽娜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冬月结婚的人太多了,周丽娜的婚纱店在南城也渐渐地有了名气。

一场婚礼,宾客起码都上百人,化着妆穿着婚纱的漂亮新娘,比什么广告都管用,宾客们是亲眼看到了新娘的美丽。

周丽娜这个婚纱店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冬月腊月正月的好日子,几乎都已经排得爆满了。

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娘进店想要租婚纱,订新娘妆造。

但是店里加上还没学出师的周丽洁,也就三个化妆师,实在是忙不过来。

现在周丽娜和张圆圆,速度再快,给一个新娘化妆,做妆造也要一个小时,一天顶多能接待八个客人,就这还得凌晨就开工,最晚的一个,甚至要排到早上八点才能化上。

再多周丽娜也不敢接了,忙不过来的话就把人家一辈子最重要的日子给耽误了。

周丽洁看周丽娜店里的生意这么好,很是高兴,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挣个四百块的不是问题。

她学习起来更加有动力,学完底妆,现在开始学眼妆,学做造型了。

周丽娜想去羊城再订一些婚纱,再买一条卷发棒,但抽不出时间来,一进冬月,几乎天天都有生意。因为她们不仅接结婚的妆造,还接约会妆,订婚妆,天天都有化妆的生意,一下子就忙起来了,每天几乎要化两三个妆。

日常妆是十块钱,订婚的妆是十五块,新娘妆是二十块,化妆的生意也就做起来了。

开婚纱店初步获得了成功,周丽娜心里还惦记着另外一个事情。

前世,除了世界杯这个发财的机遇被他们撞上,还有一个机遇,那就是计算机的输入法。

这个机遇,最开始也是周丽娜注意到的。几年前,一个姓王的人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输入法,把汉字拆成了笔画,这个输入法特别厉害,打字的速度很快,前几年还有一个新闻,这个输入法的创始人,用这个输入法创下了输入字体速度的世界纪录,在二十分钟之内,输入了三千多字。

在这个输入法发明之前,国内并没有成熟且合适国人使用的输入法,这个输入法后面被国家大力推广。

周丽娜最开始注意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只是对这个输入法感兴趣。

后面没多久,刘维翰为了赶时髦,买了一台计算机回家。

这个时候,计算机虽然还是不便宜,但是已经开始走进了普通的家庭。

周丽娜就发现,这个计算机并没有新闻报道说的那个打字快捷的输入法。

要想用那个输入法,还得去市面上去购买一种特殊的卡,这个卡插在计算机上,才能使用输入法,实现汉字的输入和输出,还得背词根。

一张卡的价格就是两千多块钱。

刘维翰去羊城进货的时候,就帮周丽娜弄来了卡,他却嫌麻烦,不愿意背词根,周丽娜挺感兴趣的,但是新闻报道上并没有说怎么背这个词根,还得花钱去报培训班学习,那时候南城只有一两家这样的培训班,周丽娜还花了钱去学习这个输入法。

刘维翰觉得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她又不去应聘打字员,花这么大精力学习这个做什么。

周丽娜没理他,去把输入法学了。

等周丽娜学会的时候,才发现南城培训这个输入法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学习这个输入法的人也越来越多,第一批做培训的都赚得盆满钵满,根本就没有太高的门槛,只要自己掌握了这个输入法,就能开培训班。

但是当时他们已经错过了这个先机,所以挣不到这个钱了,不过还有另外一个机会,就是周丽娜买的那个卡。

一张卡售价是两千多,周丽娜当时在南城还买不到这个卡,还是去羊城才买到的。

这个是个挣快钱的机会,周丽娜不想错过。再加上她本来就想去羊城再进点婚纱回来,瞅着一个接连有七八天没有好日子,订单稀疏的日子,安排要去一趟羊城。

这一次,她不仅要买婚纱,还要去进卡回来卖。

尽管周丽娜去过一次羊城了,杜伯钧还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去。

“这刚好快到春运的时间了,火车上人又多,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杜伯钧不太同意周丽娜一个人去,羊城那边跟南城不一样,羊城人多混杂,什么人都有,治安也不好。

周丽娜这次还准备去弄卡,那个卡很贵重,一个卡就要上千,确实一个人太不安全。

周丽娜也知道不安全,但是她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这是挣快钱的机会,前世刘维翰就是在周丽娜的建议下,才去弄了十个卡回来,倒手一卖,就挣了七八千。

杜伯钧今年的年假还没休,本来是打算不休了,过年事情比较多,但是周丽娜坚持要去,杜伯钧不放心,也只能休假陪她去一趟。

这样一来,家里的两个孩子,就要托给周丽萍照顾了。

周丽萍一听他们要去羊城办事,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

周丽娜上回想带着周丽萍卖球衣挣钱,周丽萍没跟着她弄,后来周丽娜想分点球衣给她,她也没要。

这一次周丽娜又有了个投资的机会,就问周丽萍,“我这回过去,也是去进货的,我在报纸上,看到现在国内有一种卡,是配合计算机用的,很是畅销,我这会去羊城,就想看看能不能买点回来卖,但是这个卡有点贵,进价可能就要一千多一张,卖的话,能卖两千多,一张卡的利润大概在七八百块钱,你看你要不要跟着也买个两三张。”

周丽娜上辈子卖过这个卡,现在学校医院,到处都有计算机,但是卡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用上了,买个几十张回来,销售出去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但是但凡是投资,就没有稳赚不赔的,就算是周丽娜有前世的经验,也不能保证现在的情况跟之前的一样。

但是她既然知道有这么一个机会,不带一带周丽萍,她心里也过意不去,周丽萍对她这么好,她光顾一个人发财就太不讲情谊了。

还有舅妈郑月华,对她也好,但是周丽娜不敢去叫她一起做,毕竟她们是上一辈的人了,肯定保守,一听这个生意动辄几千块钱,肯定是怕的。

所以周丽娜就不去叫了。

周丽萍一听,也有点害怕,一张卡就要一千多,虽然利润也多,但本金也太多了,买个两张就要花夫妻俩攒一年的钱。

周丽娜也不多劝她,机会讲给她听,至于周丽萍要怎么选择,周丽娜也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