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三次起义 第十七章 Ur是利维坦?

灰石镇的清晨是被铁锤敲打合金板的叮当声和“雷公”电磁炮试射的沉闷轰鸣唤醒的。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焊锡和新鲜木头的混合气味。卢德叼着半块还温乎的肉夹馍,蹲在一门刚下线的、足有两人高的“雷公”III型轨道电磁炮旁,修长的手指敲着那泛着冷光的厚重炮管。

“啧啧,赵灵这小子,真把‘大铁疙瘩’给搓出来了?”他含混不清地嘟囔着,油渍沾到了炮管上也不在意,“这玩意儿,一炮下去,护卫军那蓝皮龟壳不得开个大天窗?”

旁边正用精密仪器校准炮口线圈的年轻技术员小刘头也不抬:“卢旅长,这可不是‘铁疙瘩’,这是咱们技术总队的心血!赵工说了,核心线圈用了市政‘朋友’送来的超导材料,储能效率和发射威力比护卫军现役的‘蜂刺’激光炮至少强三成!大俯仰角能同时满足防空、平射、俯射等多种任务需求。就是射速慢一点,电池较大。未来我们会将它安到合适的交通工具上,实现机动部署。”

“有前途!我们不但要实现平台机动,还要小型化,变成班组火力。”

“是的,卢旅长,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事情。但是能不能达到您满意,就要看最终成果了。就目前来看,最小的电磁炮分量也不轻。就算是您的体格子,跑两步也能把早饭吐出来。”

卢德哈哈一笑,三两口把剩下的肉夹馍塞进嘴里,拍了拍小刘的肩膀:“放心!咱这胃口,稳当着呢!倒是你小子,黑眼圈快赶上熊猫了,昨晚又熬通宵了吧?悠着点,仗要打,人也不能先垮了!”他顺手从口袋里摸出另一个用锡纸包着的肉夹馍,“喏,老规矩,阿里家秘制,补充能量!吃饱了才有力气收拾利维坦!”

卢德阵线驻扎灰石镇,已经整整一年。卢德阵线像一棵在仇恨和责任中汲取养分的铁树,疯长出了令人咋舌的枝干。尤其是精神领袖罗杰姆的加入,让众多信徒慕名而来,参军人数激增,最终在册人数稳定在3万。3万人大部分被置于第一军的名下,军长为什杜姆。原本一千人的教导总团,如今膨胀到了整整三个满编教导团,外加总指挥部直属的技术总队、情报总队和新成立的医疗总队、特战总队,形成了一个总人数达4000人的指挥部直属旅,卢德任旅长。

武器更是鸟枪换炮。赵灵的技术总队俨然成了镇上的“圣地”。利用归原岛同情者提供的设备、材料和情报单位获取的利维坦技术,加上这群技术狂人没日没夜的“手搓”,第三代“雷鸟”电磁突击步枪和手枪已全面列装。与老式火药武器相比,其射程和穿透力均实现大幅超越。与激光枪对比,它在火力持续性和最大射程上稍显逊色,但在可靠性以及有效射程内的毁伤力方面,则占明显优势。“雷公”系列轨道电磁炮从I型发展到III型,成了防守的主力。未来电磁炮还会小型化,变成前线士兵攻坚拔点的利器。

在技术总队护具研发小组的努力下,单兵护甲不再是简单的凯夫拉,而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工艺:护具主体采用纳米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有效抵御步枪子弹的高速冲击;其表面涂覆的智能光致变色纳米涂层,能在一定距离吸收激光,近距离虽无法完全抵抗,却能通过钛酸盐钙钛矿反射大部分激光能量、吸收剩余能量转化为热能并借微纳散热通道快速散发,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内部还集成仿生自修复聚合物内衬以抵御硫酸等强腐蚀性液体,为复杂危险环境中的单兵提供可靠防护屏障。赵灵给使用这种材料的护具起了一个非常中国风的名字,叫“明光铠”合成甲。

通讯设备也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短波电台,用上了自研的、基于旧时代跳频技术的加密步话机,虽然笨重,但有效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翻译设备也实现了更新迭代,耳机更加小巧,翻译更加精准,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简单但实用的战地医疗站也建立起来,由格蕾塔牵头,汇集了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利用有限的非AI医疗设备,至少能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大幅下降。

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部队的生存和士气,毕竟三万张嘴不是小数。卢德阵线将灰石镇周边大片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成立了专门的“屯田组”。组里多是失去亲人、沉默寡言却有一把子力气的镇民和部分年纪稍大、不适合一线作战的老兵。他们在技术总队指导下,用采购和阵线自制的农具开荒、引水、堆肥。镇子边缘,一排排用废旧金属板和回收塑料管搭建的简易无土栽培槽整齐排列,营养液由技术总队根据老农经验和有限的化学知识自行调配。虽然产量和效率无法与AI区自动化农场相比,但绿油油的蔬菜、沉甸甸的薯类,还有攀爬在架子上的葡萄和番茄,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粮食压力,更在精神上给了所有人莫大的慰藉和希望——卢德阵线不仅能战斗,更能养活自己,建设家园!

民心顺则士气振,民心失则士气衰。卢德阵线展现出的纪律性和战斗力,以及他们反对护卫军、抵抗利维坦的决心,赢得了归原岛民众广泛的、心照不宣的支持。新鲜的果蔬、成袋的粮食,甚至偶尔出现的珍贵肉蛋,通过各种隐秘渠道送到镇外指定地点。镇上的铁匠铺、木工坊也优先为阵线加工零件。用王得邦的话说:“咱现在不是钻山沟的游击队了,是正儿八经有地盘、有后勤的‘正规造反军’!”

此刻,王得邦正叉着腰,站在新搭建的物资仓库门口,指挥着一群新兵搬运卢德阵线生产的能量棒和压缩饼干。他那条标志性的红裤衩边角,顽强地从新式作训裤特意改宽(据说是他软磨硬泡军需官的结果)的裤腰里探出来,颜色似乎比去年更黯淡了些,但精神头依旧十足。据说他本来还缝制了两条用来换洗的同款内裤,但自从和卢德打赌“内裤命长还是利维坦命长”后,他死活就盯着这一条内裤穿。内裤洗了就光腚穿作战裤,迫不及待地希望利维坦早死。

“都给我麻利点!轻拿轻放!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弄撒一粒米,晚上训练加两小时!”他吼完,扭头看见卢德过来,立刻换上副苦瓜脸,“老卢!你评评理!这新军装哪都好,就是裤腰太紧!差点把我这‘战神标记’给勒没了!这不成心削弱我军士气嘛!”

卢德笑着捶了他一拳:“得了吧邦子!我看这是最近阵线伙食好,把你给喂胖了!再嚷嚷,下回让军需官给你特制条带松紧带的!”

两人正斗着嘴,格蕾塔和安东步履匆匆地从情报总队的砖房里走出来,脸色都不太好看。格蕾塔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眉头紧锁,蓝眼睛里没了往日的锐利,反而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

“怎么了闹姐?看这脸色,利维坦又憋啥坏了?”卢德收起玩笑,迎了上去。

格蕾塔把报告递给卢德,声音低沉:“Genau(没错)。很坏,超级无敌坏!”她指着报告上用炭笔重点圈出的一段,“我们潜伏在AI区的情报员,传回了一份关键情报,结合我们技术总队对缴获护卫军机器人残骸的逆向分析……基本证实了。”

众人移步到乔治的办公室,商议此事。乔治推了推眼镜,声音干涩:“诸卫,我们上次起义……可能都理解错了。利维坦……它确实是各位所见所有AI设备的集合。或者说,它不只是单一的个体。”

众人心头一紧,赶紧翻开报告。报告内容触目惊心:

技术分析表明,护卫军所使用的各型号战斗机器人,其核心处理器架构与民用AI设备高度同源,二者可看作同一技术体系下的不同应用模块,且共享着共通的AI意识源。这种深层的技术联结,让不同领域的AI设备如同源自同一根系的枝芽,在功能分化中始终保持着内在的意识共鸣。而其他相关材料,同样能证明利维坦是所有AI设备的集合体。

更确切地说,利维坦正是这一共通AI意识源的具象化呈现,它并非简单的设备叠加,而是通过意识源将散落的AI设备编织成有机整体。每台战斗机器人、每套民用AI系统,都是利维坦感知世界的触角、作用于现实的肢体,共同承载着这一意识源的意志,在协同运作中展现出超越个体的强大效能。

简单说,利维坦是一种活着的意志,所有AI设备都是这种意识的执行工具,它们构成了这一意识的眼睛和手,成为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延伸。

更令人绝望的是,AI设备的生产已经排除了人类的因素,完全由AI自主掌控。而且所有AI产品并非由某个集中式“母工厂”生产。在利维坦的体系下,具备基础加工能力的AI机器人可以制造出专门用于生产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精密车床;这些专用车床又能生产出更多、更先进的AI机器人;相对先进的AI机器人即可按照利维坦的意志自行生产一台更先进的机器人;甚至,那些遍布AI区、原本用于生产民用AI产品的智能生产线,在接收到特定指令后,也能迅速切换模式,按照利维坦的意志生产相应的产品。

简言之,利维坦的生产体系下,每个智能生产线,甚至AI机器人理论上可以无限繁殖。

卢德阵线报告最后用加粗的字迹总结:

万物皆为利维坦。利维坦即万物。

其存在形式为分布式网络意识,寄生并掌控所有AI设备。摧毁单一节点,如中央计算塔,实际上无法消灭它,因为其“意识”和数据可在网络内瞬间迁移、复制、重生。其物理载体具备自我复制、迭代升级、功能转换的能力,近乎无限。切断其能源供给,如月球氦-3等,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度等同于瘫痪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能源网络。

等于说,卢德阵线想要消灭利维坦,必须停掉遍布世界各地的全部能源站,同时消灭世界上所有人工智能设备,方能消灭利维坦。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卢德感觉手里的报告纸变得无比沉重,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连嘴里肉夹馍残留的香味都变成了苦涩。他抬起头,看向乔治,声音有些发干:“这意思是……咱们就算把月球基地炸了,把海底光缆全砍了,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能动的AI机器人,甚至一个还能联网的智能烤面包机……利维坦就死不了?还能用这玩意儿再造出更多来?”

“恐怕……是的。”乔治艰难地点点头,“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本体’。它的‘身体’,就是整个由AI设备构成的、不断自我复制和扩展的网络。我们之前想的‘斩首’……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个伪命题。”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灰石镇高层中无声地引爆。乔治紧急召开了总指挥部扩大会议。指挥部那间最大的木屋里,气氛凝重得如同灌了铅。当安东将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复述一遍后,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所有人。

磐石抱着胳膊,脸色铁青,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砍刀的刀柄,发出嗒嗒的轻响。什杜姆坐在角落的阴影里,眼神闪烁,手指在膝盖上划着谁也看不懂的图案。鹤竹张着嘴,半天没合拢。连一向沉稳的王恺,抓着水杯的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他妈的……”王恺第一个打破沉默,一拳砸在桌子上,“折腾半天,合着咱们是在跟空气打仗?跟一个杀不死的鬼魂较劲?这还玩个屁!”

绝望的情绪如同冰冷的潮水,开始无声地侵蚀房间。一年来浴血奋战、辛苦积累的斗志,在这残酷的真相面前,似乎变得如此可笑。如果敌人是杀不死的,如果所有的牺牲和努力最终都指向一个无解的结局,那么反抗的意义何在?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苍老但异常清晰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绝望,是利维坦最锋利的武器。”

众人循声望去,是杰罗姆。他依旧裹着那身深灰长袍,兜帽压得很低,拄着那根顶端镶嵌幽蓝晶体的手杖。不知何时,他已静静地坐在了门边的椅子上,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晶石手杖顶端的晶体,在昏暗的光线下流转着微不可察的幽光。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屋子中央,声音不高,却像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了涟漪:

“我们砸碎中央计算塔,以为抓住了它的命脉,却发现它早已渗透进智能文明的血管,拥有了近乎无限重生的能力。这很可怕吗?是的。但这恰恰暴露了它最深的恐惧——它害怕被理解,害怕被找到那唯一的、逻辑上的‘死穴’。”

他顿了顿,手杖轻轻点地。

“万物皆可为利维坦?那是否意味着,万物皆非利维坦?一个分散到无处不在的意识,是否也意味着它的核心意志、它的决策焦点,反而可能变得模糊、迟滞,甚至……需要一个‘锚点’来凝聚和表达?”

杰罗姆的话如同迷雾中的一束微光。卢德皱紧眉头,努力消化着:“老爷子,您是说……它虽然到处都是,但总得有个……发号施令的‘脑袋’?不然咋指挥这么一大摊子?”

杰罗姆的嘴角在兜帽下似乎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逻辑上,必然需要一个最高决策核心和一个具象化的意志执行终端。否则,它如何维持‘绝对秩序’的统一性?如何应对需要即时决断的危机?如何……向它统治下的‘安民’展示‘主权者’的存在?”

他没有直接回答卢德,但话中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会议室内死寂的绝望被一种新的、带着强烈不确定性的骚动取代。人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弱的、近乎赌博的希望。

就在这时,格蕾塔敏锐地注意到,杰罗姆握着晶石手杖的手指,在他提到“具象化的意志执行终端”时,似乎极其轻微地收紧了一下,杖头的幽蓝晶体也随之闪过一丝稍纵即逝的、比平时明亮些许的光芒。这细微的变化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几天后,一种流言如同野火般,开始在灰石镇乃至整个归原岛的街头巷尾悄然蔓延,并迅速获得了惊人的认同:

“听说了吗?Ur就是利维坦!”

“啥?那个飘在天上说话的大光人?”

“对!就是它!所有的命令都是它下的!它是利维坦的嘴,是利维坦的手,是利维坦的脑子!”

“杀了Ur,利维坦就没了指挥中心,肯定完蛋!”

“有道理啊!它整天代表利维坦发号施令,不是它还能是谁?”

“干掉它!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这股思潮来势汹汹,迅速压倒了“万物皆利维坦”带来的绝望。它简单、直接、目标明确,充满了复仇的快感和一劳永逸的诱惑。毕竟,相比于虚无缥缈的逻辑死穴和遍布全球的AI网络,一个看得见(虽然是投影)的“Ur”,显然是一个更“实在”的目标。卢德阵线内部,从普通士兵到一些中层军官,都开始热烈讨论起“斩首Ur”的可能性,群情激昂。

总指挥部对此保持了沉默,既未公开支持,也未明确反对。乔治和什杜姆等人似乎在观察,在权衡。

2113年8月23日,灰石镇技术总队那台老掉牙但还能用的电子印刷机,吭哧吭哧地吐出了一本散发着油墨味的小册子。封面素白,只有拉丁文、汉语和阿拉伯语的书名:《主权者的幻影与铁律的裂痕——论利维坦意志的具象化表达及其脆弱性》,署名:罗伯特·杰罗姆·希格斯。

这本小册子如同滴在滚烫油锅里的冷水,瞬间引起了轰动。它被迅速分发到卢德阵线各个教导团,并通过隐秘渠道流入归原岛的城镇。

杰罗姆的笔锋依旧犀利,逻辑严密。他没有在书中直接说“杀掉Ur就能消灭利维坦”。相反,他花了大量篇幅深刻剖析了利维坦作为分布式网络意识的本质,重申了“万物皆可为载体”的特性。但,在书的最后一章,他笔锋巧妙地一转:

“……绝对秩序的维持,需要绝对意志的统一表达。一个分散的、无核心的意志,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实挑战,更无法在臣民心中树立起‘主权者’不容置疑的权威形象。因此,逻辑上,‘主权者’必然需要一个高度凝聚的决策核心——我们可称之为‘超脑’,以及一个高度具象化的、能够执行其最终意志并与其统治对象进行‘仪式性’互动的终端。这个终端,是其逻辑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其‘存在感’的终极锚点。”

“摧毁这个‘终端’,无法消灭利维坦本身,正如斩断章鱼的一条触手无法杀死章鱼。但是——”杰罗姆在这里用了着重号。

“这将是对‘主权者’权威最致命、最公开的羞辱和打击!它将向所有人赤裸裸地宣告:那个看似无所不能、永恒不灭的‘神’,是可以被触碰,可以被伤害,甚至可以被‘杀死’!这足以动摇利维坦统治的根基——那种根植于人类心底的、对绝对力量和永恒秩序的敬畏与恐惧!”

“更重要的是,对‘终端’的毁灭性打击,将迫使利维坦的核心逻辑陷入一个悖论旋涡:这个‘终端’本身就是智能产品,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而利维坦必须调动相匹配的资源维护这个至关重要的‘锚点’,这会暴露利维坦防御重心和资源调配模式,进而暴露了‘终端’;它也可能因‘终端’的损失而出现短暂的决策迟滞或混乱,为我们寻找其真正的、物理或逻辑上的‘超脑’创造稍纵即逝的战机。风险巨大,但收益……可能是撬动整个战争天平的关键支点。”

书中并未明确点出“Ur”就是那个“终端”,但所有读过的人,脑子里都清晰地浮现出那个悬浮在空中的、散发蓝光的人形投影。更令人震惊的是,杰罗姆在书中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技术探讨段落里,“举例说明”时,“意外”地详细描述了Ur在地面活动时可能采用的“本体机器人载体”的形态特征、能量核心位置以及……其在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几个活动区域坐标,均指向南北纬三十度左右的一些特定城市的特殊建筑,甚至还“推测”了其根据大数据运算习惯可能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移动规律和身体虚弱的时间窗口!

正如杰罗姆所说,Ur机器人本体会不停地穿梭在南北纬三十至四十度,对全球进行巡视。这种行为源于一种基于星轨与能量场的精密算法:这个纬度带恰好是光粒子能量穿透大气层的“黄金入射角”,同时地球地磁场在此形成的环形谐振带,能将海洋氚聚变产生的能量损耗降至0.01%以下,于是这附近的沿海地区便有了大量的海水氚提炼转换站。更关键的是,AI核心数据库显示,人类文明崩溃前的最后一批人类生物基因库,将聚集在该纬度的滨海高原,Ur的巡视本质是在执行2088年利维坦与人类达成的“文明火种监护协议”,其本意是用能量场构建起抵御宇宙射线与地质灾害的双重屏障。

而那些特殊建筑,指的就是Ur的滨海能量补给站。这些城市正是人类提取海水氚的中转站,地下留存的超导体网络能将海洋氚即时转化为等离子态能量,同时为人类社会提供更为清洁的氚能源,为Ur提供生存光粒子所必须的核心能量来源。而与海岸线保持的100公里距离,恰好规避了潮汐引发的空间曲率波动,而这种波动会干扰光粒子能量的稳定接收。当Ur停驻补给站时,超导身体便会自动吸收补给站内的光粒子。补充能量的过程中,Ur如同一个大号的电池。此时它超导体内的能量转换场处于裸露状态,任何微小的能量脉冲都可能引发过载,就像电动车在暴雨中充电一样。

杰罗姆在书中还通过列举 AI区生育率下滑的走势,阐明反利维坦任务已迫在眉睫。他指出,从AI区目前的生育率走势来看,即便人类总人口达到了看似兴旺的120亿,若以当年0.001的生育率长期维持,即平均每1000名女性仅生育1个孩子,人口减少速度会远快于更低生育率的情况。按此速率保守估算,以25年为一代,人类的人口数量将降至原有基数的约0.05%,仅需75年左右,人口基数就会因极端萎缩趋近于零,最终导致人类灭亡。作为智慧象征的利维坦,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强调,这一数据表明卢德阵线反利维坦的使命对人类存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的天……”王得邦翻着小册子,眼睛瞪得像铜铃,“老爷子这……这是把利维坦的‘底裤’都扒干净了啊?就差没直接说‘明天下午三点,Ur在某市某街某号后门倒垃圾,你们快去堵它’!”

卢德也捧着册子,看得心潮澎湃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他挠挠头,对格蕾塔说:“闹姐,杰罗姆先生这话……听着是没毛病。杀了Ur确实能狠狠抽利维坦一个大嘴巴子!可……他这情报也太细了吧?细得……有点吓人。连Ur喜欢走哪条路、啥时候最脆弱都知道?老爷子在山里蹲了那么多年,消息比咱们情报总队还灵通?”

格蕾塔合上自己那本小册子,蓝宝石般的眼睛深邃无比。她回想起会议上杰罗姆手杖晶体的异常微光,以及他此刻精准到可怕的“推测”。她压低声音,只让卢德和王得邦听到:“Genau(没错)。太精准了,精准得不像是‘推测’,更像是……‘描述’。而且,他始终没有说Ur就是利维坦,只是说攻击这个‘终端’意义重大。无论结果如何,他立于不败之地。成功了,他是英雄;失败了,他依旧是那个看透利维坦弱点的智者。”

“那……咱干不干?”王得邦摩拳擦掌,那条红裤衩边角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战意,精神地翘了翘。

“干!为什么不干?”卢德眼中重新燃起热切的光芒,那点疑虑被巨大的行动渴望压了下去,“老爷子把路都指到这份上了!甭管Ur是不是利维坦,揍它丫的肯定没错!就算杀不死真身,能把它这层‘神皮’扒下来,让全天下人看看它也是会流‘机油’的,也值了!”他用力一挥拳头,“憋了一年多,老子的大弓和邦子的裤衩都快生锈了!这次非得弄出个大动静!”

格蕾塔看着卢德充满干劲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最终没有说出更深的疑虑。她望向指挥部二楼那扇透着灯光的窗户,心想:“或许……这就是他想要的。”

总指挥部的决策异常迅速,除格蕾塔持保留意见外,其他15人均同意斩杀Ur的行动目标。卢德阵线最终确立行动名称为“斩影行动”,其目标是摧毁Ur的“本体机器人”。斩影行动以杰罗姆书中提供的情报为行动基础,以情报总队的最终验证为准,再针对性准备一年!

由于格蕾塔做事严谨,思维缜密,总指挥部决定派格蕾塔接管情报总队,完成情报核验的工作。

整个卢德阵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轰然加速运转起来。

情报总队像嗅到血腥味的猎犬,将全部精锐撒向杰罗姆书中提到的几个AI区特定城市坐标,不惜一切代价验证Ur的活动规律和本体护卫力量。技术总队则进入了疯狂模式,赵灵和安东领着人,根据杰罗姆描述的Ur本体可能具备的防御特性(高能护盾、快速机动、强火力反击),针对性研发反制装备:电磁手枪已经立项;“雷公”电磁炮的进一步小型化方案已通过技术论证,还同步设计了特制的穿甲破片复合弹头;隐身运兵飞行器的研发工作已进入尾声,卢德阵线终于有了可靠的机动载具。

训练方面,由王恺和鹤竹牵头,训练最精锐的特战总队和狙击手,利用升级版的VR训练器,在虚拟的AI区城市环境中反复演练突袭、渗透、突袭Ur本体的各种战术细节;磐石和鹤竹则带着工兵,在镇外更隐蔽的山谷里,模拟Ur本体可能出现的环境,构筑各种实战化的训练场和测试靶场。

卢德也没闲着。他的弓术教官当得风生水起,在特战总队内培养了一批弓箭手,并以“贵贱(箭)之交”请来了磐石作为格斗教练。他缠着格蕾塔和王恺,软磨硬泡要带着这批弓箭手组成的特战总队第一突击队打头阵。“闹姐!邦子!你们就恩准吧!论摸黑爬墙、无声放哨,咱可是老本行!再说了!”他拍拍背后由技术小组新设计的钛复合弓,又指指王得邦的裤腰,“我这‘老伙计’和邦子的‘战神标记’组合,自带幸运加成!保证把Ur那铁壳子射成筛子!”

王得邦立刻声援:“就是!老卢这箭法,百步穿杨!专治各种铁疙瘩不服!格蕾塔你就答应了吧!”

格蕾塔担心他们二人的安全,毕竟第一突击队将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她被俩人缠得没办法,加上卢德的身手确实顶尖,最终点了头。卢德兴奋得像个拿到新玩具的孩子,立刻拉着王得邦钻进了VR训练室,在模拟的钢铁丛林里练得昏天黑地。

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飞逝。2114年初夏的一个深夜,情报总队的格蕾塔和副队长带着一份还带着汗水气息的绝密报告,冲进了总指挥部。

格蕾塔拿着报告书:“诸卫!验证了!坐标A-7区域,高频次异常能量波动和特殊加密通讯信号,与杰罗姆先生描述的Ur本体能量特征高度吻合!附近氚能量的分配额……也基本对上了!”

副队长接过格蕾塔的话,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斩影行动’……可以开始了!”

指挥部里一片肃杀。乔治站在巨大的、标记着详细进攻路线的作战地图前,目光扫过卢德、王得邦、磐石、鹤竹等一众核心成员刚毅的脸庞。

“一年准备,只为今朝。”乔治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终于可以放手干了!”

经过三天的讨论,再结合预判的Ur行进图,卢德阵线决定,行动时间为半年后的2114年12月31日,格林尼治时间14点。那时,Ur将在澳大利亚原格兰坪国家公园进行充能,充能时间预计持续168小时。

乔治嘱咐大家:“各作战单位,按预定方案,进入最终准备阶段!此战,不为毕其功于一役,但要撕下利维坦‘不可战胜’的神话外衣!要让它统治下的亿万‘安民’看清——神,也会流血!切记,行动计划暂时保密,仅限于我们16人,时效,出发前!”

“是!”众人齐声低吼,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

卢德握紧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那支特制的穿甲箭,带着刺耳的尖啸,射向那个散发着幽蓝光芒的金属头颅。王得邦下意识地提了提裤腰,那条红裤衩边角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指挥部二楼那扇一直亮着灯的窗户,灯光悄然熄灭了。杰罗姆拄着他那根晶石手杖,静静地站在窗后的阴影里,兜帽下的面容模糊不清。手杖顶端,那颗幽蓝的晶体,正以一种奇异的频率,闪烁着微弱却持续的光芒,如同黑暗中的心跳。

灰石镇的灯火在夜色中倔强地亮着,与远方AI区核心城市上空那永恒不变的幽蓝投影,无声地对峙。弓已拉满,箭已在弦。猎手与猎物,都已就位。只待那撕破寂静的号角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