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章 赴宴
孟淮止正坐在桌案前处理公务,听闻此事,指尖微微一顿,朱笔在宣纸上留下一个墨点,慢慢晕染开来。
这段时间自己冷落了她,她在府中应该过得并不顺心。
如今要去镇国公府,还在意他是否同去,莫非是最近受了委屈,想寻求他的庇护?还是终于想通,要来向他认错?
这么想来,她倒也算有点眼力。
可想起她那日冥顽不灵的模样,他心头仍有些不快。
他嘴角勾起几分淡然,对竹生道:
“去传话下去,就说我今日有要务缠身,镇国公府的宴席,不去了。”
竹生一怔,明明方才大人还吩咐备车,怎么转眼就改了主意?却也不敢多问,只得应声退下。
“是,大人。”
不多时,挽秋回来禀报:
“娘子,听说二老爷明日有公务,不去宴席了。”
阮如玉闻言,放下手中的书,轻声道:
“我知道了。”
挽秋见她如此从容,不由得有些诧异:
“娘子,您怎么如此从容?二老爷不去,李氏怕是……”
阮如玉抬手打断她的话:
“他说不去,未必就真不去。”
她起身整理衣襟,
“况且,我也只是用这种方式告诉他我要去罢了。”
“准备一下,我们该出发了。”
出发前,阮如玉对镜梳妆,将一头青丝松松挽成低髻,仅斜插一支素雅的竹节玉簪。
几缕碎发垂落鬓边,平添几分随性。
她身着月白色素绢襦裙,领口绣着半圈浅青色竹纹,袖口利落地挽起两寸,行走时裙裾轻扬,整个人宛若一枝清雅的白梅,既有未亡人的端庄,又不失风骨。
李氏出发时,见她这身打扮,浑浊的眼珠在她身上来回打量,嘴角向下扯出刻薄的弧度:
“虽说还在孝期,可这般素净的打扮去赴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孟家亏待了你。”
话虽如此,她眼中的厌弃却分毫未减。
又将阮如玉从头到脚细细审视了一番,这才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摆了摆手命人备车。
马车缓缓驶离孟府,阮如玉掀起车帘一角,望着街景飞逝,若有所思。
镇国公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朱漆大门洞开,门前两尊石狮威严矗立。
曲水回廊间摆满了各色名菊,粉靥金钩、瑶台玉凤,层层叠叠开得正盛。
宴会宾客云集,贵妇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珠翠环绕,笑语盈盈。
李氏一进场便与几位相熟的老夫人热络寒暄,却将阮如玉独自晾在一旁。不多时,她忽然提高声调,朝阮如玉招了招手:
“如玉,快过来给各位夫人见礼。”
阮如玉缓步上前,依礼问安。
镇国公家的老夫人打量着她,笑道:
“这便是你儿媳?果然好模样。”
这时,一位身着遍地织金锦裙的夫人轻摇团扇,语带讥诮:
“听闻这位少夫人的夫君在世时便不甚孝顺,如今守了寡,更是连婆母病了都不肯侍疾。前些日子为了圆谎,竟还劳动孟尚书亲自为她开脱。”
另一位头戴珍珠抹额的夫人立即附和:
“可不是嘛,瞧着也不是什么出身名门的样子,妖妖娆娆的,不知孟老夫人怎么肯带她出来。”
这些刺耳的话语清晰传来,阮如玉却恍若未闻,只垂眸轻抚腕间玉镯,神色淡然。
老夫人见状,非但没有制止,反而笑着对众人说:
“我这儿媳性子腼腆,不太会说话,各位多担待。”
阮如玉不动声色地握紧了衣袖,心中嗤笑。
李氏这话看似维护,实则坐实了她“上不得台面”的名声。
她目光柔柔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氏身上,声音清越:
“母亲常教导,孟家最重礼数。媳妇愚钝,守孝期间更不敢有半分逾矩。”
李氏脸色微沉,正要再说什么,忽见阮如玉身形微晃,脸色倏地发白。她连忙以袖掩口,轻咳两声,声音带着几分虚弱:
“许是近日为夫君抄经熬夜,有些头晕。母亲恕罪,容媳妇稍坐片刻。”
说罢,她微微踉跄,恰好扶住身旁的菊花架。
这一下,倒显得方才咄咄逼人的李氏与几位夫人很是不近人情。
阮如玉正欲欠身离去,忽见一道玄色绣金线的身影裹着酒气逼近。
赵珩手持鎏金酒盏摇摇晃晃地走来,这位京城赵家的独子,虽顶着祖父三朝元老的余荫,却将世家风范挥霍在秦楼楚馆与骰子声里。
他眯起眼打量着角落扶着花架的素衣女子,喉间溢出低笑,踉跄两步伸手去碰她手中青瓷盏:
“这位夫人独自站着多无趣,不如我陪你喝一杯?”
阮如玉侧身避开,语气平静:
“公子请自重。”
赵珩还要纠缠,李氏却顺势开口:
“年轻人玩笑几句罢了,如玉,你也太较真了。”
阮如玉捏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脸上却依旧平静:
“母亲教训的是。只是夫君新丧,儿媳不敢有丝毫逾矩,以免玷污了他的清名。”
她这话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抬出了孟书行,让李氏一时语塞,讪讪地转身和别的夫人说话去了。
当孟淮止抵达镇国公府时,宴席已过半。他才踏入园中,镇国公便笑着迎上来:
“孟尚书姗姗来迟,该罚酒三杯才是。”
孟淮止从容还礼:“公务缠身,让诸位久等了。”
几位官员见状纷纷围拢过来。户部侍郎举杯笑道:
“孟大人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议论漕运改制之事,正要请教您的见解。”
孟淮止接过侍从奉上的青玉酒盏,与众人寒暄应酬,言辞得体,举止从容。
暮色渐起,为园子镀上一层金光。孟淮止趁着镇国公与旁人交谈的间隙,不动声色地抽身离去……
他沿着抄手游廊缓步而行。
园中笑语喧哗渐远,他正想寻一处清净所在,却在刚踏入后花园月洞门的刹那,被一道娇俏的粉色身影拦住了去路。
来者正是镇国公家的嫡女顾盼怡。
她今日梳着惊鸿髻,簪着赤金点翠步摇,一身绣百蝶穿花的云锦襦裙,明艳不可方物。此刻她仰着脸,眼中流光溢彩,语气亲昵得僭越:
“淮止哥哥!我还以为你今日不来了呢!”
她说着便要去挽他的臂弯,
“我特意让丫鬟在东边临水的位置留了席,那儿视野最好,还能看见池子里新开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