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缺乏生活磨砺
靖南城作为边境城池,来往行商络绎不绝。
除了瑜人,还有很多远方来客,外来人口占了城内总人口的一半。
城中生面孔多,偷盗抢劫之事屡禁不绝,于是便出现了刀客这一职业。
他们受雇于行商,保证他们在交易时的安全,任务完成后解除义务,重新寻找下一任雇主。
江小月注意到的那几名刀客,年岁都不小了,胡子发黄看着至少过了不惑之年。
她被刀客腰间的双弯刀吸引,但对方看她那一身朴素的装扮,只扫了一眼,便兴致缺缺地移开目光。
面条很快端了上来。
杏白的面条浸于汤里,上面浮着几片切得极薄的肉,旁边点缀着两小片时令蔬菜,令人食指大动。
连续几日的赶路,两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倦色,当下也顾不得说话,埋头将面吃了个精光,连汤汁都没剩。
付完账转身离开时,江小月察觉到那个老刀客的目光落在她那沉甸甸的皮囊上。
她下意识地双手抱紧皮囊,快步离去。
填饱肚子后,江小月先找到钱庄,把身上那堆铜板换成了银锭,只留下一小部分零用。
她小心地将换好的银子贴身藏好,沉甸甸的皮囊瞬间轻了不少,让她心里也踏实了几分。
二人决定,先去找骆氏的儿子白石溪。
骆氏托她给儿子白石溪带了封信
信是骆氏口述,葛先生代为执笔,还有一双她亲手做的作为信物。
骆氏介绍的人,外号叫老疤,专做些见不得光的跨境买卖。
这个老疤与白石溪相熟,二人之间也有交易往来。
江小月找钱庄伙计问了路,便和葛先生一起走出钱庄,重新汇入靖南城喧嚣的街道人流中。
这时,官道上走来一支长长的车队。
领队下巴朝天,斜眼瞥着道旁的民众,很是倨傲。
在其身后,马车拉着满满四大车货物,引来了不少艳羡的目光。
马车旁有刀客步行跟随。
江小月发现,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尾竟固定着一个与她身量平齐的笼子,里面关着一只很大的绿毛野鸡,尾巴特别长。
“先生,你看!好漂亮的野鸡。”
“那是孔雀!”葛先生语气颇为无奈。
忽然间,前方人流骤然拥挤起来。
江小月背着包袱,葛先生背着箱笼,两人只得勉强侧身,避免与迎面而来的人相撞。
就在这时,江小月发现,方才在面馆门口瞥见的那个胡子发黄的老刀客,不知何时竟出现在她身侧。
想到之前他盯着自己皮囊的眼神,她下意识地抱得更紧了。
却见那老刀客似乎步履不稳,肩膀猛地朝她撞了过来!
旁边都是人,江小月无处可躲,被撞得一个趔趄,怀里的皮囊差点脱手。
恰在此时,前方人流与她擦身而过,有只手飞快地在她身前晃了一下。
江小月下意识地抱紧皮囊,心头火起,警惕地瞪向那名老刀客。
她正要跟葛先生抱怨,目光却无意间扫过街角。
那里站着两个穿着灰扑扑短褂、眼神闪烁的男子,此刻正盯着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懊恼,其中一个还狠狠朝着老刀客消失的方向啐了一口。
而这两人,正是方才与她擦身而过的那两个!
电光火石间,江小月猛地明白了!
那老刀客不是撞她,而是在帮她!
方才那两个灰衣人,定是盯上了刚从钱庄出来的她。
老刀客看似鲁莽的一撞,恰好打断了他们的下手时机。
葛先生见江小月愣在原地,提醒道:“好好看路,别摔了。”
江小月回头,发现那老刀客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她快步走过去,鞠了个躬:“谢谢。”
老刀客抬眼,胡子拉碴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上下扫了江小月一眼。
“瓜娃子!背着个行囊就往钱庄里钻,换完了还大摇大摆地抱着空袋子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身上揣着银子是吧!
蠢透了,以为这城里都是善男信女?”
他声音不大,却字字敲在江小月心坎上。
葛先生这才后知后觉:“大意了,方才那些是小偷!”
老刀客像看白痴一般,瞥了葛先生一眼,随即不再理会二人。
江小月皱着眉头:“先生,您......”
她有些欲言又止。
“您是怎么来的庆国啊?”
回想这一路,江小月发觉,葛先生学识教养不俗,不仅擅画,还懂筹谋人心。
这一路,他嘴上没少抱怨却从未拖过后腿,哪怕面对路边的乞丐,都教养极好。
但除此之外,他的行为举止总显得缺乏生活磨砺,不谙世事,甚至时常流露出孩子气。
“干嘛!你也没看出来,凭什么说我。”
葛先生面上满是不服,转身继续赶路。
江小月对着老刀客再次鞠躬,随即追上去。
“我才多大呀,您可比我多活了二十几年。”
葛先生回道:“这怎么能按年纪算,这是你第一次出远门,可这也是我第二次出远门,说起来,我也就比你多一丢丢经验。”
江小月惊讶地张大嘴巴:“所以,您第一次出远门,就到了向阳村?”
“是啊,这有什么值得惊讶的。”葛先生语气平淡。
江小月心中却五味杂陈,想到对方那手精湛的画技和不俗的谈吐,他必定是出自富贵人家。
一个才情出众的人,第一次出远门就流露他国,这其中必有隐情。
“您家人还在世吗?”
葛先生伸手挡开前面的人潮,头也不回地道:“啰嗦,看路。”
他虽装作若无其事,可想到第一次远行时的情景,内心仍旧无法释怀。
十年未见的家人,若看见他活着回去,不知道会作何反应。
葛先生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要再想。
骆氏的儿子白石溪在靖南城中经营一家杂货铺子。
簸箕、菜篮子、针线、调味料,各种居家小物件,店里都有售卖,甚至连祭奠用的香烛也不缺。
江小月拿出骆氏写的信,有信物在,白石溪没有怀疑两人的身份,客客气气地将两人迎进铺子。
这个房子前面是铺面,后面是夫妻俩的住处。
后面只有两间房,白石溪夫妇住一间,另一间则堆满了杂物。
听说村里来了人,白石溪妻子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她看了江小月二人一眼,什么都没说,径直回屋了,显然是把他们当成了来打秋风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