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政府采购

十二月的清南市,夜晚已经有了寒意。

清南大饭店,本市唯一的三星级宾馆,今晚灯火通明。

主宴会厅里,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清南市轻工业园区第一批入驻企业的开工仪式晚宴,正在这里举行。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商人老板,身家不菲。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流水般端上桌。

当服务员将一盘盘红彤彤、香气四溢的小龙虾端上来时,宴会厅里出现了一瞬间的安静。

桌上的老板们面面相觑。

这种东西,在他们老家,是田埂水沟里的小玩意,上不了台面。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中年人夹起一只,看了看,又放下了。

“汪市长,这是我们清南的特色菜?”他笑着问主位上的汪明远。

汪明远放下筷子,拿起麦克风。

“各位老板,这道菜,不是什么名贵菜式。”

“它来自我们清南市最贫困的一个乡,云岭乡。”

“今年夏天,云岭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乡亲们的房子倒了,地也毁了。这位,”他伸手指向人群后方的刘清明,“我们的云岭乡代理书记刘清明同志,带领乡亲们不等不靠,搞生产自救,在田里养起了这个小龙虾。”

“今天,是他们第一批成品出塘。我自作主张,把这道菜搬上了各位的宴席。一是想让大家尝个鲜,二是想请各位见多识广的老板,给我们这些受灾的百姓出出主意,看看这东西有没有销路,能不能帮他们渡过难关。”

汪明远的话说得很诚恳,没有一点官腔。

在座的都是人精,立刻就明白了市长的意思。

这已经不是一道菜了,这是政治任务,是给市政府面子。

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原来是扶贫项目,汪市长有心了。”

“早就听说云岭乡的灾情,没想到这么快就恢复生产了,了不起!”

“刘书记年轻有为啊!”

赞扬声此起彼伏。

刚才那个放下龙虾的中年人,第一个戴上手套,剥开一只,将虾肉蘸了蘸料汁,放进嘴里。

他眼睛一亮。

“嗯,味道不错!肉质很紧实,比我们那边水沟里的要好得多。”

“是吗?老张,你可是美食家,你都说好,那肯定差不了。”旁边的人也跟着动起手来。

一时间,宴会厅里只剩下剥虾壳的“咔嚓”声和满足的赞叹声。

“好吃!”

“这个麻辣味,够劲!”

“确实不错,下酒一流。”

这些赞扬,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场面话,很难分辨。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刘清明端着酒杯,穿梭在各个酒桌之间。

“王总,您尝尝,给我们提提意见。”

“刘书记太客气了。这虾味道很好,我们公司旗下正好有几家连锁餐厅,可以考虑引进。”一个胖胖的老板说道。

刘清明心中一喜:“那太感谢王总了。我们的产量还不大,但品质绝对有保证。”

“品质是关键,销路嘛,都是朋友,我帮你推荐推荐。”

“谢谢王总。”

另一桌,一个做服装出口的老板问:“刘书记,你们这个虾,能保证稳定供应吗?价格怎么样?”

刘清明回答:“李总,目前我们是第一批,供应量肯定有限。但我们整个乡都在推广养殖,明年开春,产量会有一个大的提升。至于价格,绝对公道,我们是想打开市场,不是想赚快钱。”

“好,有想法。回头你给我个联系方式,我让采购跟你对接。”

刘清明来者不拒,态度谦卑,言辞恳切。一圈走下来,已经加了好几个老板的联系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口头订单。

这些老板的人脉圈子,可以辐射小半个华夏。

就算他们说的是违心之语,只要话从他们嘴里传出去,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宴会结束时,汪明远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刘清明没什么应酬,反倒很清醒。

他扶着汪明远,在一众人的簇拥下走出饭店。

“市长,我送您回去。”

“好。”汪明远点点头,靠在了他身上。

车子直接开往市政府的宿舍楼。

这地方刘清明很熟,现在他来市里开会或者办事,只要是过夜,基本都歇在这里。

汪明远的宿舍是个套间,给他留一间房很方便。

到了宿舍楼下,夜风一吹,汪明远清醒了不少。

两人上了楼。

刘清明熟门熟路地找到蜂蜜,给汪明远冲了一杯。

“谢谢。”汪明远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

刘清明给自己倒了杯白开水,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顺手打开了电视。

晚间新闻正在播放。

画面里,是华夏代表团在多哈签署文件的场景。播音员的声音庄重而激动。

“……经过长达十五年的艰苦谈判,今天,华夏正式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汪明远也走了过来,坐在另一张沙发上,看着电视画面。

他开口说:“我还在团中央工作的时候,咱们和美国最关键的那轮谈判正在进行。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压力非常大。最后还是首长拍了板,一力推动,才有了今天。”

他的语气里带着感慨。

“是啊,十五年,太不容易了。”刘清明说。

一个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轻工业,真的要起飞了。”刘清明看着汪明远,“你的眼光很准。”

汪明远喝完杯子里的蜂蜜水,把杯子放在茶几上。

他看着刘清明,很认真地说道:“来帮我吧。”

刘清明一愣。

随即反应过来,他笑了笑:“晚了,我有清璇了。”

汪明远抬脚轻轻踢了他一下:“说正事呢。我是说,你这届乡党委书记干完,来市里帮我。”

“管轻工业。”他补充道。

刘清明这次是真的有些意外。

“你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汪明远靠在沙发上,“我要在清南干出成绩,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你,就是我最看重的人。明年,我应该能接任市委书记。到时候,我们一块儿干。”

这个邀请,分量很重。

意味着刘清明将直接进入汪明远的核心圈子,成为他在清南市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刘清明却没有立刻答应。

他有些犹豫。

汪明远看出了他的想法:“怎么,不愿意?”

“不是不愿意。”刘清明说,“只是,我才刚刚在云岭乡打开局面。新村在建,产业也刚起步,我不想半途而废。”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要把云岭乡带出一个新模样。

“我理解。”汪明远点点头,“在基层干满两年,对你也是好事,履历完整,以后往上走,根基更稳。”

“这样,你安心在乡里干。我给你两年时间。”汪明远伸出两根手指,“两年后,我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云岭乡。到时候,你再来市里帮我。”

刘清明心里一热:“好。”

“云岭乡的潜力很大。”他很有信心地说,“我有把握,两年内,把它做到全市乡镇的前五名。”

汪明远笑了:“行,我等着看。”

第二天一早,刘清明搭上了去林城的长途汽车。

小龙虾的项目,关系到云岭乡大部分行政村的村民收入,必须成功。

清南市的市场太小,他必须走出去。省会林城,是他的大本营,也是他开拓市场的第一个目标。

到了林城,他直接给马胜利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马胜利的声音听起来中气十足。

“老弟,到林城了?在哪儿,我派车去接你。”

“不用了老马,我直接去局里找你。”

“行,我等你。”

半小时后,刘清明站在了林城市公安局长办公室的门口。

马胜利大笑着迎了出来,给了他一个熊抱。

“老弟,可算把你盼来了!”

刘清明打量着他,马胜利瘦了不少,以前的啤酒肚都快没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

八月份,马胜利正式出任林城市公安局长,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马哥,你这是减肥成功了?”刘清明打趣道。

马胜利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哈哈大笑:“那是,现在每天都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以前以为这辈子就到头了,没想到峰回路转,感觉自己还能再奋斗二十年。”

“行啊,理想远大。”刘清明也笑了,“这是奔着省领导去了。”

“以前哪敢想。”马胜利给他倒了杯茶,“现在嘛,自然是‘胜利在前方,革命斗志高’了。”

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寒暄过后,刘清明说明了来意。

“……就是这么个情况,想请马哥帮忙牵牵线,看看林城这边的餐饮市场。”

马胜利听完,手指在桌上敲了敲,突然笑了。

“老弟啊,你光想着那些饭店酒楼,是不是忘了一个大头?”

刘清明琢磨了一下。

“大头?”

他一时没想明白。

“你这思路,还是停留在个体户层面。”马胜利说,“你那个虾,走市场零售,能卖多少?不稳定,价格还容易被压。”

“那马哥的意思是?”

马胜利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机关食堂。”

刘清明脑子里灵光乍现。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政府采购!这才是最大,最稳定的市场!

“就说我们市局,几百号人吃饭,我这个局长现在就能拍板,先给你订下一部分。”马胜利说得斩钉截铁。

刘清明有些顾虑:“这……不太好吧?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马胜利哈哈大笑起来:“刘老弟,你还是这么谨慎。这点事算个屁!别说我在这里头一分钱好处不拿,就算拿了,谁敢说三道四?”

他现在的地位,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刘清明点点头,心里踏实了。

“那行,我先送一批过来给食堂试试菜。要是大家都能接受,我们再签单子。不能让马哥你难做。”

“行,都听你的。”马胜利摆摆手,“光一个市局还不够。”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不远处的两栋大楼。

“看到没,市委大院,市政府大楼。那两个地方的食堂,才是大头。要是能把他们的单子拿下来,你那点虾,根本就不够卖。”

马胜利转过身,看着刘清明。

“而且,机关采购,价格可跟市场不一样。稳定,量大,回款也快。”

刘清明眼中放光。

政府采购啊,那才是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