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你查户口呢?
“大树哥,你看看这个小盒子能不能做出来?”姚瑶递给大树图纸。
“能做,这做工不复杂,这么小的盒子,一天能做20来个。”
那行,这工作交给大树哥了,大树哥做盒子的时候,把这个口罩像这样戴上,连鼻子带嘴巴都遮住,免得吸进灰尘咳嗽,半天就换一个,姚瑶边说边示范着。”
“好嘞,我听瑶妹子的!”
“那大树哥我先回去了,三虫,跟我去拿药!”姚瑶边走边转头问三虫:“三虫,知不知道哪有这么粗的竹子?”她边说边用手比。
“香皂模具盒子一时半会做不出来,只能先用竹筒代替,凝固了再切成大小均匀的圆块。” “西边山脚下全是竹子,你比划的这么粗的也有。”
“那一会帮姐多弄些回来,姐还要去趟镇上,明天做香皂,我忘了买包装纸。你们有锯子吗?竹子用锯子锯,切口平整,放在地上才稳当。每节竹子一头锯穿,一头不锯,就像一个个大水杯,到时候好装东西。”
“好,我听明白了瑶瑶姐,可啥是锯子啊?我没听过。”
“一会到家姐给你拿,教你怎么用。”
姚瑶一进家门,她娘就问:“丫头回来了?大树怎么样了?”
“娘,没啥大问题,就是身子太差,调理半个月就好了。” 姚瑶边说边走进房间,从空间拿出治疗肺炎和抗过敏喉炎的西药,拆掉包装,用纸包好,每种药都写上服用时间和用量。又配了些滋补的中药,里面放了些这个朝代少见的党参、海龙、海马、化橘红、钩藤、藏红花、鸡血藤、铁皮石斛 ,“这药吃半个月,不好也得好了。” 她把药交给三虫,叮嘱道:“三虫,这个药丸饭前吃,一天三次;这个中药,回去用三碗水煎成一碗,饭后给你大哥喝,早晚各一次。药渣第二天还能再煎一遍给三婶喝,三婶身体比你大哥好点,隔一天吃一次就行。半个月后,保准你大哥和你娘精气神满满!”
“好,谢谢瑶瑶姐,等我有钱了一定还你。”
“你这娃,找打是不是?我说了,咱村的不收钱,再跟我见外,我以后可不管你了。”
“好好好,我不说了,姚瑶姐。”
“这是锯子,走,找棵树示范给你看看。”姚瑶带着三虫来到院子外面,找了棵杂树,打开锯子开关,锯子“嗡嗡”响起来。“把锯子放平,手握在把手上,手离锯条远点,锯子旁边别站人,免得受伤。
”说着,她把锯子放在树根,“呼啦”一下,树就倒了。 “姐,让我试试。”姚瑶关掉锯子开关递过去。三虫按照姚瑶说的打开开关,手握手柄,把锯子放在枝丫上,“刷”的一下,枝丫就断了。
“姐,我的亲姐啊,这也太锋利、太好用了吧!姐,你在哪弄的这么厉害的东西?刚说叫啥来着?哦,锯子,在哪弄的啊?是不是很贵?”
“我师傅给的,就这一把。你咋跟查户口似的!快去给我弄些竹节回来,明天一早要用。” “哎,我的亲姐,这就去。”
三虫兴奋得提起锯子就跑。“哎!三虫,药没拿!”姚瑶喊道。
三虫又提着锯子跑回来拿药,那兴奋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捡到宝了呢。
“瑶瑶姐,竹子的事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说完还调皮地做了个鬼脸。
“这小子,平时看着一本正经,没想到还有这么淘气的一面!”
姚瑶赶着马车出了院子。“娘,看到大牛、小丫了吗?” “他俩和小伙伴分糖葫芦,在外面玩呢。”
“娘,我去镇上买点包装纸,晚点就回来,你一会帮忙去看看他们。”
“放心吧闺女,小顺跟着呢!” “那就好,我先走了娘。”
“唉,路上注意安全!” “晓得啦娘!”
姚瑶一刻钟就到了镇上,花300文买了一大摞油纸。她又看看白纸,打算用来记账。“乖乖,白纸300文一刀,一刀才十张,也太贵了。” “掌柜的,有没有便宜点的纸?” “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我看你说记东西,都没给你拿贵的。” “那来一刀宣纸吧。”姚瑶递给掌柜300文,又问:“掌柜的,如果我有比这纸质量还好的,你收吗?”
“收啊,咋不收,现在这纸张,不机灵点都抢不到货呢!”
“好,过几天我带些来给你看看。”
“小娘子真有?那可一定要拿来让我长长眼。”
“好,一定。”姚瑶行了个礼转身就走,“看来还得去买些石灰。” 可她逛遍整个集市,也没打听到哪有石灰,“看来只能先回去,再另想办法了。”
等她回到家,天都黑了,灶也已经垒好了。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堂屋那两筐水果上,光影摇曳。“娘,家里水果多得都快堆不下啦,咱空间里的更是吃不完,又没法拿去卖。” 姚瑶皱着眉,无奈地叹了口气,“要不,您等会儿给每家都送些过去吧。” 说着,我伸手从怀里掏出50两银子和500个铜板,递到姚母面前,“娘,早上借了500个铜板,您帮忙还给大伙。这50两银子您收着,万一我不在家急需要钱,你可以帮忙垫付一下,不至于措手不及。
丫头这钱都是你赚的,您收着,娘不要。
娘,你是不想帮你闺女的忙吗?姚瑶故作委屈的说道!
姚母佯装嗔怪,“你这丫头,跟娘还分这么清楚?” 但眼里却满是笑意,接过钱,心里想着:要是太见外,这丫头怕是会觉得我把她当外人了,还是收着吧。
正说着,一阵吵吵嚷嚷的声音从院外传了进来。一群半大孩子像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一窝蜂地往院子里涌。等他们走近了,才看清每个孩子背上都背着一大捆东西。进了院子,好家伙,原来是竹筒!每个孩子背上至少有20来个,都锯得整整齐齐,打磨得光滑发亮。
姚瑶眼睛一亮,这下好了,不用一家一家送水果了,让孩子们带回去就行。
“你们来得正好!”姚笑着招呼道,“帮忙把这些水果带回去。一家拿一串葡萄,家里有几口人,就拿几个橘子,自己数着拿哈。” 孩子们可没大人那么多心思,一听这话,都乐开了花。一个个用衣服兜着橘子,另一只手紧紧提着葡萄,欢欢喜喜地跑开了。
“瑶瑶姐,咱们准备的近700个竹筒,够不够呀?”三虫仰着脑袋,一脸好奇地问道。
“差不多够用啦。”姚瑶笑着回答,随后话锋一转,“三虫,你知不知道哪儿的山上有白色石头?”
“瑶瑶姐,靠近田沟村交界的那座山上有白色石头,不过我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那种。”三虫挠了挠头,认真地说。
“那座山危险不?要是不危险,你帮忙找几个孩子,明天捡几块石头回来给我看看。”姚瑶有些期待地看着他。
“行嘞,瑶瑶姐!明天我和二哥赶马车去集市买猪板油,回来的时候给你带几块石头瞧瞧。”三虫拍着胸脯保证道。
“那敢情好!”姚瑶满意地点点头。
“对了,村里还有哪些孩子没来领水果呀?”姚瑶又问道。
三虫歪着头想了想,“瑶瑶姐,三婶家、村长家,还有田奶奶家,就这三家还没拿水果了。”
“田奶奶家在哪儿?村长和三婶家离你家近,你帮忙送些过去。田奶奶家有几口人啊?我和我娘给送过去。”姚瑶安排道。
“田奶奶家就她和她孙子孙女。这几天都没见着田奶奶,她家水生和杏花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怪让人担心的。”三虫一脸疑惑地说。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明早还得去集市呢。”姚瑶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瑶瑶姐,那我先走了。二婶,我走啦!”三虫挥挥手,转身离去。
“天黑了,路上慢点,注意脚下!”姚母在后面叮嘱道。
“我知道啦,二婶!”三虫的声音渐渐远去。
“娘,咱们去田奶奶家看看吧。她年纪大了,腿脚又不好,今天领钱和布都没来,我总觉得不太对劲,顺便去瞧瞧。
”姚瑶拉着赵氏的手,一脸担忧地说。两人带上水果和粮食,来到田奶奶家门前。敲了好半天门,里面才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谁呀?”
“是我,你赵婶婶家的。”姚瑶提高音量回答道。
门缓缓打开,一个八九岁的女娃出现在门口,正是杏花。她眼眶红红的,带着哭腔说:“赵婶婶……”
“孩子,你奶奶呢?”姚赵氏关切地问道。
“我奶奶腿摔了,动不了。哥哥去镇上找活赚钱给奶奶看病,都好几天没回来了。”杏花说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奶奶担心哥哥,挖的野菜也不吃。我怕奶奶撑不到哥哥回来,我好害怕,田婶婶……” 说着,她哭得更伤心了。
姚瑶赶忙背着杏花从空间里拿出半袋子大米,安慰道:“别怕,我懂些医术,让我进去给你奶奶看看。
这是给你们带的粮食和水果,你先去给你奶奶和自己熬两碗稠点的粥,等会儿喂给你奶奶吃。”
杏花接过米,眼里满是惊讶和感激,“姐姐,这么多都给我家?我家没钱,怕是还不上你……” 说着,她低下头,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
“不用还,你是个好孩子,你奶奶也是个大好人。这些就是送给你们的,快去熬粥吧。”姚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