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弱鸡们
出去逛了大半日,又吃了一顿酒楼里的美食。
老太太和月红的新鲜劲儿一过,祖孙俩还是觉得在家里待着好啊!
安逸、自在。
尤其是月红,到了孕后期,如厕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外面总会多有不便,在家就舒坦多了。
因着月红经常在前院正堂等候王伯赶着马车回来。
徐氏还给正堂里添置了一张柔软舒适的摇摇椅。
方便她随时半躺着休息。
这不,刚回到正堂,月红就躺在摇摇椅上,慵懒的像只玩累了的猫。
老太太走过来拉着月红的手,一脸慈爱地说。
“大丫头今日累着了吧?”
月红轻轻点头。
“是啊,阿奶,这出去逛了一趟,我这腰都有些发酸,还是家里待着舒服。”
暗香收拾好买回来的东西,端着新鲜的水果和点心过来。
“姐姐,可要吃点橙子??”
“这会不想吃呢!”
月红瞅瞅那一样样精致的吃食,完全没有什么胃口。
老太太瞧出了她的心思。
“这怀着孩子啊,口味是多变的,不想吃就先回你们的院子歇着。”
月红点点头。
进门前她们就问过常护院了。
王伯这会没出门,应该是在训练室传授月初武艺。
三婶没有与她们一同回来,而是去了巷口处的铺子里,要把郎中的诊断早些告知三叔知晓。
左右无事,月红暗香姐妹俩就回到了后院。
暗香丝毫不觉着累,她去了二号院子锻炼身体。
月红则是回了自己的房间睡觉。
临近晚饭前,柳树林从米面铺子回来,带回了她们预订的年糕。
徐氏从他手中接过来打算拿去厨房,不解的问。
“她爹,这年糕哪来的?”
这事儿徐氏真不知道,老太太下午去了偏院,看老管家给月娥讲功课...
柳树林笑着答。
“是醉仙楼里的伙计给送来的,说是咱们家俩姑娘专门预订的。
下午就送来了,我本想早些拿回来,不过云贵他们俩口子提前回柳家村了。
铺子里只有我和月忠两个在,抽不开身回来。
你放心,这盒子没打开过,没沾到灰尘。”
徐氏点了点头,笑道。
“原来是这样,这俩丫头还想着这口吃食呢?以后也别麻烦人家帮送了,想吃的时候我过去那边买就成。”
说完这事,徐氏又关心起铺子里的生意。
“今日铺子年后第一天开门营业,铺子外闹了那么一场,闹事之人被官差带走后,也就顺利多了。
拉过去的两车精米精面很快就卖完了,倒是来买蜡烛的人多了不少。
快到正月十五了,有不少人想自己做莲花灯去河边许愿,打听咱们家有没有那种短小的蜡烛。”
柳树林边说边跟着徐氏往厨房走去。
徐氏轻笑着调侃。
“惯的他们,咱们铺子里就只有这一种蜡烛,他们自己不会剪短了来用啊?
这些读书人是不是把脑子读傻了,不懂得灵活变通。”
“还是我媳妇聪明。”
进了厨房,柳树林就麻利的忙活起来。
夫妻俩有说有笑,厨房里很快就传出饭菜的香味。
.....
接下来的日子回归到年前那般状态。
铺子那边正常运转,每日仍旧只拉两车精米精面过去。
得知有人在柳家米面铺闹事后。
罗县令次日就派衙役送来一面写着“诚信经营”的锦旗。
是不是诚信经营还真不好说,毕竟诚信经营这个概念很笼统。
以他们家铺子里货品的质量和价格,那绝对是不负顾客络绎不绝的前来购买。
但就不知一本万利算不算是诚信经营了?
当然这事儿除了王伯、月红、暗香也没第四人知晓。
锦旗上面写有“清水县县衙”几个字。
这含金量就很大了,代表着当地县衙权威认证。
完全能震慑住一些同行们的恶意滋事。
这面锦旗就挂在铺子里最显眼的地方。
前来购粮的人有不少识得字的,不愁没人帮着宣传出去。
柳宅这边更是安宁祥和。
有常护院腰配大刀守在门房里,家里每个人都很舒心。
徐氏每日在家打理前后院子,负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日常所需。
她还念叨着过段时间要去买一只小猪回来养,被月红直接否决。
养猪多麻烦人啊,又要给它准备猪食,又要给它清洗猪圈。
月红空间里肉食丰富,且能不限量的供应,可不能让她阿娘为了养猪而忙。
“阿娘,别养猪了,气味儿大,咱们家这不是养了一只小狗花花吗?”
徐氏....
这看家狗和口粮猪也能相提并论?
不过话又说回来,她们家确实不差肉食。
亲家公带回那么多猪肉、鸡肉、鱼肉、羊肉...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上次还让大伯娘和三叔他们带回去不少。
徐氏断然不会反对月红的意见。
就怕乖女真闻不得那味儿,没见乖女从不去马棚那边吗?
不养就不养吧!没准城里人不兴养猪。
王伯又开始了他的忙碌生涯,库存里的粮食充足,可补可不补。
只是宁虎那边蜡烛的需求量更大了些。
不知是过年期间挥霍一空,还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节,不少商户去他那下了订单。
如今已经不是考虑蜡烛的销路,而是蜡烛数量跟不上的问题。
王伯不得不赶着马车出去重操旧业。
是以,月红哪怕如今已是身怀六甲,多数时间还得留在前院等候着。
王伯心疼大闺女月红不能安心养胎,干脆叫上小闺女暗香一起赶着马车出门。
这样出去一趟回来也能多装一马车的货物。
老太太上次在酒楼里点菜不识得字,自我感觉有点丢人。
小月娥跟着老管家学习读书认字时,她也跟着坐在一旁竖着耳朵听。
到底是年岁老了,学习能力不够、记忆能力不行,一天下来啥也没能学会。
柳月初沉浸在他的习武训练中,认真对待的态度让月红都怀疑人生。
真有人是武痴吗?
自家小弟可别练武把自个儿练傻了,看来还得多让他出去增长一些见识。
....
青云巷是一条宽敞清幽的巷子,这条巷子不允许摊贩们摆摊售卖。
没有小贩们高昂的叫卖声,自然也就没有市井小民那些讨价还价的喧嚣和吵闹。
这条传闻中可以行大运的巷子,从年初八开始逐渐就热闹起来。
有不少学子结伴同行,他们身边带着书童。
一个二个意气风发,谈笑风生,瞧着像似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学子,手持书卷,他身旁的书童背着书箱,紧跟其后。
这位学子口中还念念有词,似在温习文章。
另一位身着白色长袍的学子则显得更为洒脱,手中折扇轻摇。
与同伴们谈论着古今之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常胜眼里犹如一群神经病。
天儿那么冷,你们拿着个折扇装什么样子?
还不如拿个小木凳,走累了还能随时坐一会。
那边又有几位学子围在一起,对着巷道边枝条枯槁的柳树评头论足,各抒己见。
时不时冒出一句临时创作出来的诗词。
常胜双手抱臂,肩头靠在门房边上,一脸鄙夷的看着缓慢走动的弱鸡们。
“有这个闲工夫来这里行大运,不如先在家将身子骨练扎实一些。
省得进了考场,熬不过那几天几夜的苦头,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易老爷子正捋着胡须观望,听了这话,险些扯下自己的胡须。
老管家和老太太也齐齐看向常胜。
“常护院,你小声些,省得那些学子们听到,过来跟你理论,他们文邹邹一套一套的,咱们可说不过。”
老太太好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