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祸水红颜她杀疯了(43)

消息传出,老臣们又嫉妒又安心。

嫉妒是因为,凭什么姓赵的拔得头筹,第一个封侯?论忠心、论品行,自己明明也不差啊!

安心则是因为,陛下这方面还算正常,没有像她的武力一样出了格。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开国之君都会大封群臣,不仅给官职,还给爵位,但她此前一直没封爵。

连自己的本家秦氏也不封。

这很不像样……大家倒也不是替秦家打抱不平,而是,她不封秦家,外臣就更不用奢望。

现在终于封了。

有了第一个爵位,第二个还会远么?不远。

众臣都卯足了劲儿,想争第二。

至于宋淮无,听说九万的操作之后,即刻进宫,满脸复杂地问道,“陛下何故信我?”

陛下行事,每次都让他始料未及。

他想过陛下会重用他,却没想过一来就让他担任百官之首,还为此踢开拥立之臣,又用一个侯爵之位作为安抚。

这样的知遇之恩,太重了!

九万微笑道,“朕敢信你,你敢不敢信自己?”

宋淮无:“敢!”

如果不敢信自己,他不会应召来京城。

又深施一礼,郑重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从这一日起,他就在践行自己的诺言。

九万也享受到了垂拱而治的乐趣,再一次觉得找对人、做对事真乃至理名言,不然只能自己累到死。

齐子攸、纪莫寒先还高兴,以为自己背靠大树好乘凉,谁知还没等他们跟着大树平步青云、享受荣华富贵,就先瘦了几斤。

说多了都是泪啊,这老先生对自己狠,对他们更狠,不榨干他们最后一丝力气不罢休。

但,也算甘之如饴。

人生在世,谁还没些志向,可惜不是所有人的志向都能实现,他们却幸运地可以,不亦快哉。

所以一边偷偷抱怨,一边任劳任怨。

朝中其他大臣,情况也类似,感觉自己像牛马,上头悬着屠刀……就是皇帝,下头还有冷酷的牧者手持钢鞭……就是新任左丞相宋淮无。

好累啊。

累死了。

有人熬不住,装病辞官,也有人每天晚上都在骂宋淮无,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去官署点卯干活儿。

骂皇帝陛下是不敢的,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

反正压榨他们的都是宋淮无那老儿,与皇帝陛下无关,陛下仁慈睿智、宽容大度,朝中谁人不知?

九万耳力好,时常能听见他们私底下聚众骂宋淮无,转头又见他们在宋淮无面前恭恭敬敬、勤勤恳恳,也是好笑。

……确诊了,这些人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嘴上说不要,心里很诚实。

秦瑶玉的记忆里,没有这群大臣,可见他们并未出头,也不知结局是什么,但现在都是合格的牛马……不,栋梁,只要往后不昏头,必能名垂青史。

九万很欣慰,时无英雄,本人硬造。

秦家在半年后进京,依照惯例,该封秦瑶玉之父为太上皇、其母为皇太后,兄弟封王,姐妹封公主,所有亲戚也都有爵位。

但九万看着长长的名单,只觉肉痛。

这得多少税赋才能养活啊!

何况,原剧情中的秦家,对秦瑶玉算不上好,乱世中与她断了联系,属于没害过、也没帮过那一种,到后来甚至说自家女郎早已仙逝,不承认秦瑶玉是秦家女。

秦瑶玉理解家族想要明哲保身,却还是难免伤心。

所以,不让秦家过于尊荣,她应该也可以理解。

思索过后,九万下旨封秦瑶玉的父亲为福兴王,母亲福兴王妃,兄弟全都挂将军虚衔,姐妹全都封为县主,别的亲戚没有爵位,只有些微赏赐。

福兴王一脉世袭罔替。

秦家颇有微词,但她派周靖走了一趟后,就都安静了。

宋淮无劝她,国库虽不丰,也不必如此,该封的还是得封,这是她身为皇帝的体面。

九万微笑,“朕的体面不在他们身上,在于黎民百姓。”

宋淮无听得肃然起敬,也不知联想了些什么,眼眶都湿了,哽咽道,“明君在世,苍生之福!”

从此更加努力。

九万也更加逍遥,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上上朝、听听曲、吃吃美食,别提多快活。

但她也有烦恼。

自从仙鹤山之战打败司大将军,再也没人攻打京城了。

军阀豪杰们都在各地自己打,并且无人称帝,只称王。

是以,初建的玉朝得以安稳发展,在宋淮无的各项策略下,还能实际管控的几个州很快恢复了民生,如同乱世中的净土。

其它地方的百姓逐光而来,让玉朝更为繁荣。

宋淮无满怀信心地道,“这般下去,不用十年,便可天下归心,乱臣贼子们不攻而破!”

他与陛下想要的太平盛世,也就真正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