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你说的回礼,准备了吗?(大章)

甜井村,可不止陆承安一家有人常备科举。

一个有族学的宗族,虽然自大周开国以来,没出过官员,就连举人也只出过一个,还是百多年前出的。

但全族的人加一块,包括秀才也有几个。

至于童生,那也有七八个。

族长和族老为了这次接旨,可是把族里的秀才童生等读书人都集合起来,连天的训练礼仪,以确保无误。

等收到礼部王大人带着传旨队伍即将到达时,族长就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再三吩咐后,开口道:

“读书人都走前面,待会若是大人有话要问,记得想好了再回答。

还有,若是谁今天给我出问题,决不轻饶。”

说完这话,他还专门看了几个读书人中较为年轻的。

其中,就包括陆正林和族学的陆夫子,还有一个四十多岁,以前在周边另一个县城开私塾,听到消息回来的秀才。

这三人是较为年轻,还有奔头的秀才。

若是能被官员赏识带走,没准会搏出个好未来的诱惑太大,不叮嘱一下,村长可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人想着要表现,凑人家官员跟前惹人厌。

当然,其中两个白发苍苍,牙齿都差不多掉光的老秀才,村长只是吩咐他们的儿孙扶稳了长辈。

说句话都要反应好半天的老秀才,只需在前面凑人数,让甜井村的秀才人数看着多一点就行。

带着按照安排站位的村民们,村长和族老去村口将颁旨的队伍迎进了村里。

礼部王大人是个一言一行都按照礼仪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的人。

但他对自己的礼仪,才是要求最严的。

看到甜井村村民虽然有的地方礼仪不到位,但一想这些人都是地里刨食的普通村民,他就忍下来习惯性准备说教的话。

接着,一路跟村长聊了两句,大家保持着紧张却又庄重严肃的气氛,走向陆氏宗族准备好的接旨地方。

浩浩荡荡一群人,一时间却安静的没多少动静。

还好,考虑到村民们承压能力,设香案的地方离村口不远,一行人很快就走到那边。

本来接旨者需穿官服或礼服,男性戴冠带,女性佩珠宝,仪容需整洁肃穆。

但这些,对甜井村的村民来说没几个能做到。

大家只能找出自己最好的衣服,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当然,有首饰也都戴在了身上。

对此,王大人倒是没说什么。

看着香案前,陆氏宗族的人正襟双腿下跪,上身挺直恭听圣旨,他暗自点了下头。

这个宗族穷是穷了点,但最起码态度不错,也没人出错,应该是好好准备过。

这么想着,他正了正神色,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今有陆氏宗族后进陆承安,才学出众,笔下文章尽显乾坤……

朕,甚感欣慰。

念及陆承安之功,特此免除陆氏宗族今次兵役,以示嘉奖。

永兴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随着王大人的圣旨宣读完,确定圣旨上真的免了全族兵役后,陆氏宗族的人高呼万岁,叩首道谢。

那满脸真挚的谢意,一下入了王大人的眼。

本来这次颁布圣旨,周启明会让礼部的王大人前来,不光因为他的性格,更因为王大人是他的腹心。

陆承安那些图纸和小妙招,可是有大用的。

虽然秦臻和暗卫已经将陆承安还有整个陆家里里外外都查的很清楚,周启明依旧给王大人安排了观察陆氏宗族之人和陆承安一家的任务。

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歹竹出好笋的情况很少见。

陆承安这样有才的小秀才,他得确定真的没问题。

看着陆氏宗族的人感激的神色,王大人捋了下胡须,暗自点头后,接着就开始宣读给刘氏封诰命的圣旨。

当刘氏在圣旨上听到她的名字刘萍,而不是刘氏或陆刘氏后,突然间眼睛开始湿润起来。

忍着泪,拜谢过后,刘氏心里一阵松快。

真好,她是刘萍,是朝廷册封的六品“安人”,往后就不再是只能冠夫姓,活了大半辈子都快忘记自己名字的陆刘氏。

这么想着,刘氏还用眼角余光看了一旁的陆老头一眼。

等到颁旨仪式结束,村长赶紧将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递过去。

颁旨收喜银,这都是常规,再加上银子也不是给他一个人的,王大人倒是没有拒绝。

递完荷包的村长,在他收下荷包后,邀请道:“

大人,此番劳您前来颁旨,辛苦了。

族里备了些酒食,还请您稍作休息,品尝一下我们青山县的美食。”

听到这话,王大人摆摆手,直接拒绝道:

“族长无需客气,本官受命前来颁旨,是陛下的旨意。

至于美食,这次可能无缘品尝。

本官还要去庆安府,下次有空再说。”

说完这句客套话,王大人就准备带队离开。

见状,村长也没敢继续邀请,赶紧带着人恭送王大人一行离村。

一路上,因为已经颁布完圣旨,气氛倒是比来的时候松快了一些。

王大人这会,跟村长和族老聊了几句,就把话题引到了陆承安身上。

秒懂重点还是陆承安的村长,肯定是将陆承安大夸特夸。

时不时的,还会给一旁的陆老头一个眼神,让陆老头这个当爷爷的,也夸一夸自家孙子。

一时间,王大人将听到耳中的话汇总了一遍,没忍住笑了下。

这甜井村的陆氏宗族之人,还挺能夸人的。

虽说夸得有些直白,但重复的话,还真不多。

这么想着,王大人就想起,陆氏宗族虽然早就落魄了,开国后连个官员都没出过,但怎么说也是有族学的宗族。

听完大家夸赞陆承安的话,王大人很快转移话题。

这上过学的村民,跟一般的百姓比起来,的确容易交流。

这不,没一会,王大人就把陆承安从小到大的事,在跟大家交谈中打听清楚,还没浪费多少时间。

剔除村里人夸张的赞扬之言,总结下来就两个字:聪明!

想到陆承安那份策论,王大人赞同的点了下头。

接着,他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村里读书人身上。

随着王大人的目光看过来,陆正林等几个秀才,还有他们身后的童生心里一紧。

接着,大家都端正态度,就跟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确保自己的礼仪姿态能做到最好。

嗯,就是胳膊腿的看着走动时有些僵硬,其他一切还能保持住。

不过,王大人只看了陆正林和另外一个秀才一眼,目光就精准的移向陆夫子。

“听闻陆小秀才最开始的启蒙,是村里族学的夫子教的?

想来,老先生就是陆小秀才的启蒙恩师?”王大人看向陆启才问道。

陆承安的资料,他来的路上都看过。

只一眼,就认出了陆夫子。

闻言,陆启才赶紧躬身道:

“大人,陆小秀才只在族学待过一段时间。

算下来,我也说不得是他的启蒙恩师。

只是运气好,带了他些许时日罢了。”

听到这话,王大人倒是没有惊讶或是过问别的,只是淡淡的往陆老头那边看了眼。

他其实对陆老头,更好奇。

放着明显有才华也有恒心的儿子,还有过目不忘的孙子不培养,以全家之力浪费时间供养一个没多少读书天赋的儿子,陆老头怎么想的?

这要是让那些以利益为重的商人知道,绝对会嘲讽陆老头做赔本买卖的。

不过,今天怎么说,都是老陆家的大日子,王大人也没有把自己的心里话跟陆老头问出来。

但陆老头还是在他这个眼神中,低头沉默起来。

此刻的陆老头突然觉得,就如王大人这样不理解的目光,往后随着陆正田和陆承安这对父子考的越好,他看到的机会也会越多。

别说,光是想一下,陆老头都觉得自己以后不想出门了。

从陆老头身上收回视线后,王大人又跟陆夫子聊起了陆正田和陆承安这对父子。

从陆夫子口中,王大人很快掌握了这些年来在学堂外偷学的陆正田的学习进度。

可以说,是个聪明的,也很好学,但能不能考中进士,结果待定。

直到陆夫子说起陆承安的学习进度,王大人才正了下神色,表情逐渐转为羡慕。

此刻,他很清楚的察觉出,陆承安不光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他融会贯通所学,还有难得的理解能力,才是他优秀的原因。

“难怪,姜大儒都把陆承安这个小秀才视为忘年交。”在心里感慨一下,王大人一行人就离开了甜井村。

拒绝文县令准备招待他们的提议,王大人带着颁旨的队伍就准备赶往庆安府。

离开青山县前,他对着身后招了下手,问道:

“那些送往庆安府的礼物,可是快要到达了?”

一个看着像是文书打扮的中年人赶紧上前,对着王大人说道:

“大人,按照您的计算,咱们到达庆安府的时候,那些礼物也会刚刚到达。

时间绝对刚好,咱们的圣旨和礼物会在同一时间送达陆小秀才家。”

说到这,他看了王大人一眼,接着说道:

“大人,您放心。

朝中武官都是明白人,礼物到达的时间肯定不会有误。”

听到这话的王大人,点了下头后,吩咐道:

“尽快赶路,争取能快点到达庆安府。”

随着他的吩咐声传出,他带来的人纷纷上马或是进入马车,开始赶路。

期间,不管大家如何不喜接连赶路的吩咐,也没人敢出言抱怨。

等王大人一行人的队伍,出现在即将到达庆安府的官道时。

随着王大人的一声令下,整个队伍就在原地等待起来。

没过多久,从京城方向,就有一长队的马车,带着不知装载着什么的箱笼,往庆安府这边而来。

很快,两方人马就汇合在一起。

明白王大人不进庆安府不是在等他们,而是等他们带来的礼物。

护送礼物而来的护卫,因为早就收到主人的吩咐,为首之人马上对着王大人说道:

“大人,我等专程给陆小秀才带来些许礼物。

这次去陆小秀才家,可否随您一同前往?”

“本官去宣读圣旨,既然同路,那就一块前去。”王大人有点尴尬的说道。

不过,他常年没什么表情变化的脸上,这会倒是没让其他人看到他的尴尬。

接着,不等王大人说什么,送礼队伍的为首之人,就招呼一声,带着人很自觉的跟在传旨队伍身后。

从这一刻起,但凡有人打量这个队伍,都会觉得传旨和送礼,那都是周启明的安排。

虽说,这的确是周启明的安排。

突然觉得历任皇帝将武将调教的分外懂事的王大人,突然有点庆幸自己所在的王家,一直以来都是耕读世家。

这大周朝的武将,日子不好过啊!

这个想法,在眼角余光瞄到送礼队伍长长的车队后,王大人突然觉得,大周的皇帝对武将严苛一点,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这些武将不管以前是什么出身,几场战争下来,家底都会快速的丰厚起来。

带着这个想法,王大人的马车,驶入了庆安府。

曲知府早就收到消息,可他到达这边的时候,王大人还在等送礼的车队。

于是,曲知府就没有出现。

等王大人的马车进了庆安府的府城大门,曲知府才带着手下,前来欢迎。

王大人虽说没有曲知府的官大,但倒地是天子近臣,还是颁旨的钦差,曲知府态度恰到好处的热情。

将人迎进庆安府后,曲知府就看向王大人问道:

“王大人,不知您是准备先去府衙休整一下,还是直接去陆小秀才家颁旨?”

王大人可不敢跟送礼的队伍分开,跟着曲知府先去府衙,马上说道:

“现在时间正好,我就先去陆小秀才家。

曲知府,不知您可愿带路?”

闻言,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的曲知府,忙应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话落,曲知府就带着人,赶往陆承安家。

而此时,宣旨队伍即将到达的消息,早就被曲知府派人告知了陆正田。

做好准备的陆正田,就带着家人和几个下人,恭敬的在门外等着。

待到王大人一行人快到达时,陆正田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那一长队装着箱笼的车队。

“承安,你说的回礼,准备了吗?”陆正田小声说道。

说完,他补充了一句:

“回礼可一定要对得起这份赏赐,要不有些丢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