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次日下午。

一辆蒙着草帘子的马车慢悠悠地走到供销社门口。

“吁!”

临时充当车把式的张铁山勒住缰绳,拉车的大青马听话地停下脚步。

“小川子,你看着车上的鱼,老子进去让咱们的梁大主任看看眼。”

说罢,张铁山下了马车,直奔供销社大堂。

王川随手掏出一支烟点燃,不紧不慢地环顾四周。

忙了一上午。

昨天剩下的爆炸瓶,差不多炸出了两百多条鱼。

刨除死鱼和一些个头较小的冷水鱼。

活鱼数量345斤。

“哒哒哒……”

不多时,梁金泉一阵风似的冲到门口。

顾不上和王川打招呼。

一把掀开车上的草帘子。

“卧槽!!!这么多三花五罗,我的妈呀,老张,你们队也太尿性了!”

梁金泉欣喜若狂,伸手捧出一条体态修长,脑袋尖尖的冷水鱼。

虫虫鱼。

三花五罗之一的鲫花,刺少没腥味,平均体重八两到一斤。

个头不大,力气不小。

梁金泉好悬没让这条鱼跑了。

“主任,这下子好了,肉的问题解决了。”

“要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都想不到上面的生产队能给咱们提供这么多鱼货。”

“这还说啥了,赶紧往里面搬吧。”

跟着跑出来的男女售货员一个比一个震惊。

身为铁饭碗职工,众人啥没见过。

唯独没见过数九寒天。

有人能打捞出这么多的新鲜鱼货。

冬捕是当地的习俗之一。

可是自打多年前和隔壁的老大哥翻脸。

当地的轰轰烈烈的冬捕活动,直接被按下了暂停键。

“老张,你们一队可真牛逼!帮了我们大忙啊!”

梁金泉将鱼丢进桶里,一把握住张铁山的手。

上头一句话,下面跑死马。

每年这个时候。

都是梁金泉最难的日子。

一到入冬,各个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地搞肉。

供销社在当地贫下中农眼中。

属于是牛气呼呼的铁杆衙门。

可是面对县里和市里的大工厂,大企业,机关部门,梁金泉连个屁都不是。

张铁山笑呵呵道:“梁主任,够意思吧?”

“够意思,太尼玛够意思!”

梁金泉下意识地伸手掏烟。

刚把左边兜里的牡丹香烟拿出来,梁金泉又将烟放了回去。

从右边的口袋掏出一包大中华。

“来,抽烟。”

取出两根华子,梁金泉不忘递给王川一根。

王川接过香烟夹在耳朵上,笑着道了一声谢。

余光扫向人群。

看到上次和自己的耍脾气的桂花。

“梁主任,车上一共有三百多斤鲜鱼,你让同志们过过秤,至于价钱,你看着给吧。”

张铁山点上烟,招呼王川下来帮忙搬鱼。

不动声色地提醒梁金泉。

弄到这些鱼,王川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掏腰包购买鞭炮等制作爆炸瓶的材料。

闻言。

梁金泉叼着烟,拍了拍王川的肩膀,一脸亲切道:“小王,好样的!不愧是老张手下的队员,下个礼拜一,你准备两张一寸照片,再把户口带来。”

“老张,生产队这边给他出个证明。”

短短几句话,涵盖了办理猎人证的全部流程。

照片,所在地户口,出身成分。

张铁山故意打趣道:“梁主任,今年的名额不是够呛了吗?你也别太为难,要不等明年吧。”

“瞧你这话说得,小王那可是贫雇农,根正苗红,出身好,人品好,劳动更好,理应受到特殊照顾,今年的猎人证办理名额的确够呛了,可凡事都有例外嘛。”

梁金泉也是个妙人。

多少听出一些张铁山话里的抱怨意思,反向埋怨张铁山没有早点说明,王川的出身是红五类之首的贫雇农。

要是早点说,猎人证早就办下来。

不过没关系。

今年的名额没了,大不了将明年的猎人证名额提前借用掉。

张铁山一脸错愕,这也行?

王川则是心头暗笑。

官字两张口,咋说都有理。

同时。

梁金泉并没有完全被鱼货冲昏大脑。

将办理猎人证的时间定在礼拜一。

意味着礼拜一之前,生产队还要源源不断地给供销社送鲜鱼。

“谢谢梁主任,这几天我们队啥也不干了,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件光荣的任务,让全公社所有贫下中农,都能吃上一口鲜美的活鱼。”

花花轿子人人抬,王川装出受宠若惊的欣喜表情。

“等一下!”

王川伸手帮售货员们搬鱼之际,一名五十来岁,光秃脑袋的男人“噌”的一下冲了过来。

“老梁,你老小子啥时候学的变戏法,从哪搞来这么鲜鱼啊?”

老男人表情震惊地看向筐里的鲜鱼。

梁金泉打着哈哈道:“刘主任,你可真能闹笑话,我再有能耐也变不出这么多活鱼,这是张家屯生产一队送来的副食品。”

不等梁金泉说完,被他称作刘主任的老男人喜笑颜开道:“老梁,俗话说见面劈一半,你看?”

“刘主任,你这……劈一半,你拿走两筐吧,小马,你去给刘主任办一下手续。”

梁金泉笑着点头。

“不用这么麻烦了,到时候,我让食堂管理员过来和你们结算。”

刘主任随手指向几名男售货员,示意这些人将鱼搬到公社大院食堂。

被点到名字的售货员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看向梁金泉。

梁金泉微微点头。

随即,四名售货员两两一组,抬着两筐鱼朝着公社大院方向走去。

“呸!”

众人走后不久,梁金泉一口浓痰吐到了地上。

“妈的,刘一水,你给老子跟着!”

满肚子的好心情,全特么被姓刘的败坏了。

结算完钱款,拿上盖着供销社公章的收购条,张铁山借口队里还有事情,带着王川告别梁金泉。

约定未来几天的下午,继续往供销社送鱼。

由于缺了两筐,梁金泉索性按照张铁山给出的345斤数量进行收购。

不分种类,只按个头。

每斤3毛5分钱,总收购价120元7毛5分。

“瞧见了吧,官大一级压死人,姓梁的也有发怵的人。”

回去的路上,张铁山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提点王川生存经验。

要想不被人欺负。

光靠能打是没用的。

不抱上几根粗大腿,谁都能拿捏你几下。

刘一水是食堂主任。

权力不大,却能天天和吃饭的公社各级干部说上话。

给你插一根刺。

就能让你倒霉一整年。

王川笑道:“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